第五百二十五章 入侵(第2/7頁)

但是,機動天使是需要戰鬥的一種人形兵器,所以它不可能像兒童玩具那樣依靠配重來解決穩定性的問題,這就要求其自動化核心能夠隨時處理機體自身的慣性以及重力變量,最終確定用什麽動作來保證身體的平衡。

單就這一個平衡穩定系統,戰艦的控制核心就比機動天使的控制核心要省了不少事。雖然戰艦本身也裝備有平衡系統,但那個數據計算量比起人形機體來說就要少太多了。

除了平衡性問題之外,機動天使比起構裝戰艦還有個難點就是反應速度。

戰艦之間的作戰其實是個很耗時間的事情,如果兩艘戰艦的戰鬥力不是相差很大的話,那麽當兩艘戰艦在海面上發生遭遇戰之後,整個過程可能會持續十幾分鐘到幾十個小時不等,這都是很正常的情況。但是,兩個人碰面的話,戰鬥通常都不會超過一個小時就能分成勝負,因為人員之間的戰鬥節奏很快,而戰艦之間的戰鬥節奏很慢。一個人站在那裏轉個身頂多一秒的時間,一艘戰艦掉個頭至少要十幾秒,這還是小型艦,大型戰艦調頭沒個二三十秒以上根本轉不過來。兩個玩家見面一秒之內過上三五招都是很常見的情況。兩艘戰艦碰面,一分鐘之內頂多也就是各自發動一到兩次齊射。這頻率和節奏完全不是一個档次的東西。由此可見,對於戰艦的控制核心來說,雖然要管理的東西很多,但對速度要求卻不是很高。機動天使在發現對方做出動作到自身決定如何應對,這中間的間隔必須控制在零點一秒以內,否則再加上機體響應時間的話,機動天使的動作就會變得超級慢。但是戰艦就不用擔心這個,即便是看到對方開炮進行閃避的話,以海戰的距離來說炮彈也要至少飛上好幾秒才能到,所以中間的反應時間絕對比機動天使寬裕多了。

事實上機動天使的控制核心面臨的問題還不止這兩個。體積和耗能也是個重要問題。

一艘戰艦有多大?即便是騰出一兩個幾百平米的房間來專門安置控制核心也沒有絲毫壓力,但是,機動天使的體積才多大?除掉動力系統和武器系統以及外掛裝甲,能用於安裝核心的空間絕對不超過一個人頭的大小。由此就可以看得出來,戰艦上的控制核心完全沒必要糾結體積的問題,只要你的核心不是造的跟一棟大樓一樣,那就絕對能塞得進去。但是機動天使的核心最多也就只能達到一個人頭的大小,否則就地方放了。

動力也是一樣。即便使用了價格高昂的七彩魔晶石當做能源,機動天使的能量供給也絕對不可能和戰艦上的動力系統相媲美。即便是我們行會的對神族用機動天使,其滿負荷輸出功率也不過是兩萬多馬力而已,但是戰艦的動力系統中少都是幾十萬馬力的,這兩者之間的差距實在是太大了。

正因為這些原因,機動天使的設計難度其實還是遠高於構裝戰艦的。但是,我們之前一直都沒有建造過構裝戰艦,卻弄出了機動天使這種東西,這主要原因我覺得還是思維定勢造成的而不是技術限制。

《零》的遊戲背景借鑒了世界各地的各種神話傳說之類的東西,而構裝生物這個感念就是西方奇幻世界中的一種已經定型的存在。這種被定型的存在主要特征就是有著類似機器人一樣的非生命軀殼,並且還擁有等同或者接近人類水平的獨立的思維能力。這些生物在西方奇幻之中通常都是某些善於創造的種族,諸如地精、矮人之類的種族創造出來的一種工具,但是這種工具後來具備了人類一樣的思考能力,並且還有了靈魂。這就是構裝生物。

但是,正因為西方奇幻文化中對構裝生物這一存在的定義太過完整了,以至於我們都被限定在了這個框架範圍內,完全忘記了構裝生物的控制核心,也就是那個人工靈魂,它其實就相當於人工智能。

雖然和現實中那些基於計算機的人工智能不一樣,但是仔細想想就能發現,構裝生物的人工靈魂其實不就是人工智能嗎?

既然人工靈魂就是人工智能,那麽,我們對其的使用範圍就完全走入了誤區。之前因為我們一直把人工靈魂當成了正常的人類靈魂,所以在潛意識中我們就直接為其創造出了一幅類似於人類的軀體。雖然我們後來也衍生出了很多的型號,但是機動天使歸根結底全都是人形機這一點是沒錯的。那麽,如果反過來思考。既然人工靈魂就是人工智能,那麽有誰規定人工智能只能用來造機器人的呢?

現實社會中的人工智能應用範圍之廣根本就不用多說,從家政管理到自動化電器,從自動駕駛系統到智能安全管理,這些其實都是人工智能在發揮作用。回到遊戲中,我們的人工靈魂既然連機動天使這麽復雜的東西都能控制,那為什麽就不能用來控制戰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