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我要參加選秀(第2/4頁)

在張茣之前,澳大利亞就只有一個盧克·朗利在NBA混得不錯,但是後場球員則基本沒出過什麽天才,連能在NBA打上首發的球員都沒有。

所以在張茣公開表示自己將要參加1995年的NBA選秀時,這在澳大利亞人眼中可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也有很多人在猜測,此前在澳大利亞打遍天下無敵手的張茣,去了美國後還會不會像在國內時那樣所向無敵?

澳大利亞一直都是個人口稀少的國家,但也是個發達國家,在這裏收看NBA比賽,簡直太容易了。

所以澳洲球迷對NBA的了解程度,也與此時的中國完全不同,這些球迷都知道NBA是個怎樣的地方,毫不客氣的說,即便是現在澳大利亞的國家隊裏,也沒有幾個人有資格去那裏打球,頂多去給人家守個飲水機,可能人家還不一定看得上呢。

他們猜得沒錯,美國媒體不光是看不上這些人,他們對張茣的了解同樣不多,加上出於對NBA以外的籃球世界有著天生的輕視,所以一個澳大利亞的高中天才在他們眼裏基本是一個大笑話。

甚至不要說澳大利亞的高中聯賽,就算是澳大利亞的大學聯賽,美國人也懶得去瞥一眼。

現在全世界能被美國人用正眼瞧上一眼的,也就只有歐洲那幾個籃球強國裏的國家隊核心了,但就算是這些人來到NBA,也就是給他們的巨星打個下手,了不起給你當個二當家。

一個澳大利亞的高中天才?

還是別搞笑了,這確定不是愚人節的笑話嗎?

《ESPN》便在4月25日報道——

“我們為什麽要裏昂?”

不要誤會,我們不是要嘲笑他,我們是專業的。如果他是一個三號位,那麽他的身高還不錯,臂展和體重看起來也很誘人,我們通過澳大利亞高中級別的全國大賽,能夠看到他在那裏呼風喚雨,把對手都當成小朋友一樣痛揍!

然後呢?我們這位澳大利亞的小天才就飄起來了,他開始覺得自己可以闖蕩NBA了,甚至可以直接參加選秀了?

很顯然,這位混血天才認為NBA就像NBL一樣容易征服。

但實際上,NBL連NCAA也不如。

他的表現像極了中國的一句成語——“坐井觀天”。

我們認為這句話能非常形象的描述他現在的狀態,如果這位澳洲天才能務實一點,那麽,我們建議他先去NCAA歷練幾年,也許那個時候,他會有實力進入NBA打球,畢竟他的身體素質還是不錯的,但他必須認清NBA是何種級別的聯賽。

《洛杉磯時報》也向張茣潑了一桶冷水,這個破報紙在籃球領域根本沒什麽話語權,但卻非要跳出來抖兩下。

洛杉磯時報譏諷張茣最好先認識一下拉魯·馬丁,當初這位也是身體天賦出眾的前鋒,他還在大學裏完爆了UCLA的比爾·沃頓,因而聲名大噪,後來被選為狀元,然後……

這位狀元僅在NBA效力了4個賽季就黯然退役,留下的場均數據為5.3分、4.6個籃板。

這裏的意思很明顯了,拉魯·馬丁也是身體素質出色的球員,而且他上過大學,還在大學裏打爆過比爾·沃頓。

但即便如此,拉魯·馬丁最後也被證明是個大水貨。

那麽試想一下,一個根本沒接觸過美國籃球的澳大利亞高中生,就算再天才,他又能天才到哪去?

張茣的選擇確實讓大部分人都很不解,即便是澳洲球迷也認為,他最好的選擇應該是先去NCAA歷練一兩年,然後再參加選秀。

現在的張茣只有一個打澳洲高中的經歷,這的確會引起很多人的質疑,也不會有多少球隊會對他感興趣,現在他被人看輕才是正常的,張茣確實有點太不把NBA當回事了。

此刻在公牛打球的澳大利亞國家隊隊長盧克·朗利,就建議張茣先去NCAA打兩年,等到他真正適應了美國籃球以後,再去參加選秀。

“我看過裏昂打球,他確實是一個才華橫溢的球員,但他必須認清高中比賽和職業比賽的區別,我想我需要跟他聊一聊。”

盧克·朗利在六月份會回到澳大利亞,他準備跟這個老鄉好好溝通一下,盧克·朗利很看好這個澳大利亞新星,但是張茣的選擇讓他感到吃驚。

“我不會改變決定,如果真的沒人選我,那時我才會考慮去讀大學。”

張茣在4月底的時候讓自己老爹先當了自己的經紀人,雖然張默這個程序猿幹起經紀人的活不怎麽稱職,但這是後者強烈要求的。

張默不放心他一個人去美國,準備陪他過去待兩個月,看看那邊的環境。

其實,他也不看好他的兒子能被選中,心裏的打算是如果張茣真的落選了,正好讓他留在美國念大學。

如果張茣能被選中,那時候他們再找一個真正的職業經紀人也不遲,這活他真的幹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