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七章 未來規劃

禾島市競管中心。

一間頗大的會議中心,禾島市幾名體育局的領導此時正在台上做著激情洋溢的講話。

時間已經進入了10月份,每四年一屆的全國城市運動會就要開始,作為國內僅次於全運會的大型綜合性體育盛會,又是以城市為參賽主體的運動會,基本上都受到了各城市的主管單位重點支持。

此刻就是城運會前的一次參賽運動員的動員大會,蘇祖在座位上聽了幾句後,就有些百無聊賴。

本來亞錦賽之後,他是準備和田徑隊一起回帝都,然後順便有時間去看下張群文那邊的情況。但後來,禾島市這邊希望他能夠早點為城運會做準備。

在李志忠和隊裏方方面面溝通過後,他也就先行離隊,從馬尼拉直飛回了禾島。除了他以外,像陳建和楊光宗等人,其實也都是先後離隊回了羊城和魔都。

看在禾島市先後為他全錦賽破紀錄和亞錦賽冠軍,給出的不菲獎金份上,蘇祖對於這個安排也提不出異議。

後面和張群文再次通了電話,讓他那邊先繼續維持現狀,等城運會結束進入冬訓的時候,蘇祖再過去看一趟。

坐在會議室後排的位置上,蘇祖攤開了手裏的筆記本,拿了根筆開始寫寫畫畫。

張群文在店裏新招的人是他原來在體校裏認識的長跑運動員,因為天賦一般,沒有太多的潛力可挖,退役後加上個人的一些因素,一直也沒有特別合適的工作。也不知怎麽和張群文聯系上,開始一起在店裏幫忙。

現在那個他隨口取名叫做運動員之家的小店,規模很小,盈利上也是很微薄的。

但有了一個好的開頭,從張群文的只言片語裏,蘇祖也估計到除了運動服之外,可能還有兼賣一些體育用品。

有些東西,如果要做的話,還是要從頭到尾的好好合計一下。

其實不少退役的運動員,系統內是有考慮給一些合適的安置措施,但僧多粥少,不是每個人都能有合適的位置。

長期的在一個小圈子裏,可以說,突然走上社會,如果沒有比較強的適應力,也是很難走得順暢。

這一點蘇祖現在其實就有深刻體會,他自從進入體育系統以來,個人的圈子可以說,比起普通人要狹小了不少。已經是脫離了一般社會節奏的。

不僅受困於運動生涯帶來的各種痛苦的頑疾,更受困於家庭瑣事、地位落差和生活壓力。

而且,運動員如果有傷病的話,即便體制內給安排了位置,也遠遠談不上能夠保障生活。

蘇祖後面才聽說在5月31日過世的那位亞洲第一力士,退役後的工作是在省體院當門衛,先不說曾經同樣打破亞洲紀錄的冠軍,這個社會地位的問題,但是這個崗位所能提供的待遇,就很難供應起他的傷病和家庭開支。

得益於後世打工、跑業務和自己創業的經歷,蘇祖不會莽莽撞撞地認為什麽事情都是水到渠成的。

這些日子蘇祖是很認真的考慮過方方面面的問題,說實話運動員退役後,能夠成功將自己的名氣轉化為商業價值的,真是鳳毛麟角。

也就李寧這個在體操史上獲得足夠聲望,又有足夠的頭腦和學習精神的人走出了一條路。

知名的運動員或許有一部分能夠憑借運動生涯取得的成績,獲得足夠的商業利益和社會地位,但絕大多數的運動員,基本都是默默無聞的狀態,商業開發的價值為零。

蘇祖不是想要空泛地去創建一個公益基金,以後憑借自身的名氣和公益這個屬性,去向社會化緣,這條路蘇祖從來沒有考慮過。

這種以無償資助、社會救濟的方式去做的公益性事業,也許對他個人名聲有利,但長久下去,其實是無根之水,得不斷依靠著社會大眾。

從後世的一些名聲巨大的明星所做的公益項目來看,效果或許是有吧。

但其中牽扯的各種政治糾紛,貪腐挪用之類醜聞,實在是讓人心寒,也極大地傷了公眾的熱心。

而且就算真的做大了,對於一個只會伸手要錢的機構組織,到時候恐怕最大的可能就是資本綁架,淪為資本手裏的工具。

和蘇祖的本心,相差甚遠。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他有所觸動,想做一點運動員之外的事情,是為了幫助和他這樣的一個群體,或許還能為體育事業增磚添瓦,但絕不是做公益去救濟施舍。

純粹公益的路子他不想走,也不願意走。

重活一世,有自己的夢想可追逐實現,又能夠做點有意於人的事情,何樂而不為。

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這個即將到來的時代大潮裏,這些並非沒有可能。

蘇祖現在認真思考的就是如何把競技體育和大眾體育這條產業鏈結合得起來,能夠幫助這一部分特殊的人群,並且實現商業價值能夠長久地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