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部 面壁者 第11節(第2/4頁)

  目前,對三個技術層次的界定工作正在進行,將在各主要學科內確定大量的指標參數,但其核心的參數是萬噸級宇宙飛船的速度和航行範圍。

  低技術層次:飛船的速度達到第三宇宙速度的50倍左右,即800公裏/秒左右,飛船不具備生態循環能力。在這種情況下,飛船的作戰半徑將限制在太陽系內部,即海王星軌道以內,距太陽30個天文單位的空間範圍裏。

  中技術層次:飛船的速度達到第三宇宙速度的300倍左右,即4800公裏/秒,飛船具有部分生態循環能力。在這種情況下,飛船的作戰半徑將擴展至柯伊伯帶(1)以外,距太陽lO00個天文單位以內的空間。

  高技術層次:飛船的速度達到第三宇宙速度的1000倍左右,即16000公裏/秒,也就是光速的百分之五;飛船具有完全生態循環能力。在這種情況下,飛船的作戰航行範圍將擴展至奧爾特星雲(2),初步具備恒星際航行能力。

  ①太陽系邊緣含有許多小冰晶的盤狀區域,距太陽30-100天文單位。②包圍太陽系的球體雲團,布滿大量不活躍的彗星。

  失敗主義是對太空武裝力量的最大威脅,所以太空軍的政治思想工作者肩負著極其重大的使命,軍種政治部要全面參與太空軍事理論的研究,在基礎理論領域清除失敗主義的汙染,保證正確的研究方向。

  今天到會的同志,都將成為太空戰爭理論課題組的成員。三個理論分支的研究雖然有重合的部分,但研究機構是相互獨立的,這三個機構名稱暫定為低技術戰略研究室,中技術戰略研究室和高技術戰略研究室,今天這次會議,就是想聽聽各位自己的選擇意向,作為軍種政治部下一步工作崗位安排的參考。下面大家都談談自己的選擇吧。與會的三十二名政治部軍官中,有二十四人選擇低技術戰略研究室,七人選擇中技術戰略研究室,選擇高技術戰略研究室的只有章北海一人。

  看來,北海同志是立志成為一名科幻愛好者了。有人說,引出一些笑聲。

  我選擇的是勝利的唯一希望,只有達到這一技術層次,人類才有可能建立有效的地球和太陽系防禦系統。章北海說。

  現在連可控核聚變都沒有掌握,把萬噸戰艦推進到光速的百分之五?讓這些龐然大物比現在人類那些卡車大小的飛船還要快上一千倍?這連科幻都不是,是奇幻吧。不是還有四個世紀嗎?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可是物理學基礎理論已經不可能再發展了。現有理論的應用潛力可能連百分之一都還沒有挖掘出來。章北海說,我感覺,現在最大的問題是科技界的研究戰略,他們在低端技術上耗費大量資源和時間。以宇宙發動機為例,裂變發動機根本就沒有必要搞,可現在,不但投入巨大的開發力量,甚至還在投入同樣的力量去研究新一代的化學發動機!應該直接集中資源研究聚變發動機,而且應該越過工質型的,直接開發無工質聚變發動機也很有限。(1)。在其他研究領域,也存在著同樣的問題,比如全封閉生態圈。

  是恒星際遠航飛船所必需的技術,而且對物理學基礎理論依楨較少,可現在的研究規模①工質型核聚變發動機與化學火箭類似,是核聚變的能量推動有質量的工質,產生反推力推進飛船;無工質型核聚變發動機則是用核聚變輻射能量直接推進飛船。前者需要飛船攜帶推進工質,當遠程航行長時間加速或減速時,工質的需要量將非常巨大,因而工質型發動機不可能進行星際遠航。

  常偉思說:章北海同志至少提出了一個值得重視的問題:目前軍方和科技界都在忙於全面啟動自己的工作,相互之間溝通不夠。好在雙方都意識到了這種狀況,正在組織一個軍方和科技界的聯席會議,同時軍方和科學院已成立專門機構,加強雙方的交流,使太空戰略研究和科技研究形成充分的互動關系。下一步,我們將向各研究領域派出大量軍代表,同時,也將有大批科學家介入太空戰爭理論研究。還是那句話:我們不能消極等待技術突破,而應該盡快形成自己的戰略思想體系,對各領域的研究產生推動。這裏,還要談談另一層關系:太空軍和面壁者之間的關系。面壁者?有人很吃驚地問,他們要幹涉太空軍的工作嗎?目前還沒有這個跡象,只有泰勒提出要到我軍進行考察。但我們也應該清楚,他們在這方面是有一定權力的,如果幹涉真的出現,可能對我們的工作產生意想不到的影響。應該有這方面的思想準備,在這種情況真的出現時,應保持面壁計劃和主流防禦之間的某種平衡。散會後,常偉思一人坐在空蕩的會議室中,他點上一支煙,煙霧飄進一束由窗戶透人的陽光中,像是燃燒起來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