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歷史(第2/3頁)

就像相對論告訴你,時間可以被彎曲,人可以回到過去,但這不代表通過這理論你就能完成實踐。但是有了煉金術,則可以跳過實際問題。

但是在這個空間裏,江鴻源把自己擁有的知識與亞歷山德拉·勞勒的系統構造學結合起來以後,卻發現,原來彼此之間有著許多的共通之處。

亞歷山德拉·勞勒的系統構造學在於發現,江鴻源的煉金術則在於實現。

當兩者結合時,許多問題會自然而然的迎刃而解。

於是他接替了亞歷山德拉的研究,開始了真正的真實煉金術的創造。

與亞歷山德拉不同,江鴻源在空間本身就是相當強勢的人物,因此在那之後不久,江鴻源拉攏了一批有著同樣豐富的知識與經驗的冒險者與他合作,對系統構造學進行進一步的升華。

努力之外,有時還需要一些機遇。

江鴻源所處的時代,正是夢想空間第三紀時期。

這個時候,主宰已經意識到,僅僅依靠神秘性無法完成對人類的控制,所以繼第二紀的血腥紋章之後,主宰在第三紀推出了通天塔,允諾只要冒險者完成所有任務,就可以回歸,同時也接受了冒險者自我改善生活條件,創造一個荒野城市的要求。

這就是灰燼之都的由來。

當然,那個時候它不叫灰燼之都,而叫希望之城,因為通天塔就是他們回家的希望。

在起初,通天塔的存在的確緩解了冒險者的反抗情緒,因為他們的戰鬥不再是毫無意義的戰鬥至死,而是有了回家的可能。

但是隨著一場場戰事下來,隨著從來沒人能夠完成通天塔任務,冒險者們漸漸明白,這個所謂的希望之塔,不過是海市蜃樓般的空幻泡影,是主宰欺騙大家的手段。

他們再次憤怒了。

那個時候江鴻源對真實煉金術的研究與發展也已到了一個頂峰階段,但是受制於一些瓶頸,他依然無法完成最後的突破。

於是他想了一個辦法。

他聯合一些冒險者,開始對希望之城進行全面動工,以“擴大人類聚居地,加強防衛安全,爭取更多人的生存”為理由,對希望之城進行大規模的動工改造。

對於這一個做法,主宰當初並沒有發現任何問題。

但他們沒有意識到的是,江鴻源竟然會借著擴建希望之城的機會,同時幹了兩件大事。

第一件事就是他借著破土動工擴建城市的機會,趁機接近通天塔。

通天塔是由主宰借助系統對空間能量的操縱制造出來的,它本身就是空間規則最大成的體現。江鴻源借助系統構造學,通過對通天塔的研究,竟然一舉解開了諸多當初想不通的問題,完成了一次系統構造學上的重大突破。

借助於這個突破,他獲得屏蔽主宰感知的方法。

第二件事就是他借著這個工程開始了地下六芒星大陣的建造。

六芒星大陣的建造耗時持久,一直到江鴻源死其實都未能完成,但是他活著的時候,卻為這個大陣打造了良好的基礎,並提供了理論上的消滅主宰的方法——精神湮滅。

精神湮滅,顧名思義,就是直接對人的精神層面發起一次強大沖擊。由於奎雷斯人是精神體,因此這一攻擊方式對奎雷斯人是致命的。江鴻源認為他們有希望借助這個大陣將所有奎雷斯人一舉消滅。

在江鴻源死後,這個六茫星陣由他的好友兼繼承人方皓博,丹·道特以及鮑爾德繼續領導進行。

然而就在這時,一個意外出現了。

擅長於系統構建的丹·道特在一次星陣建設中,無意中發現,在一次小規模的能量沖擊試驗中,他們的星陣能量竟然與空間能量產生了一定程度共鳴。

這種共鳴可以超脫他們起初的設計,不再是按照固定程序進行,而是可以直接下達指令。

也就是說,他們在無意中已經碰觸到了操控空間能量的門檻。

這個發現令所有人欣喜若狂,他們第一時間意識到,這可能帶給他們比期待中更多的收獲——一個空間操縱系統。

他們甚至可能運用這個系統代替主宰,成為空間之神。

發展的方向因此而出現了分歧。

方皓博堅持應當優先精神湮滅,先以消滅主宰為首要目標。

丹·道特則堅持應當優先構建空間系統,滲透主宰的夢想主系統中。

鮑爾德則認為應當借助系統的力量讓自己變得更加強大,甚至成為真正的無所不能的神。

丹·道特和鮑爾德的想法雖然在用處上有所不同,但手段都是構建系統,因此這場爭議最終以兩人勝出告終。

精神湮滅大陣最終沒能成型,但還是保留了部分能力,而大陣則向著以構建系統為主的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