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生死勝負(上)(第2/2頁)

避不了!陳勝身體剛剛轉完大半圈,背向曹秋道的瞬間,趁著橫掃千軍余勢未盡,他左腳緊接往自己斜後方踩出一踏落地,身體重心隨即前傾,轉移至左腿之上。上半身順著步勢與旋轉余力,立刻又再多轉一圈,同一招橫掃千軍,以幾乎分毫不差的角度與更倍添淩厲的力量,再次破空橫掃而出!頃刻之際,陳勝身與槍合,變成一個帶著利刃的陀螺,不斷飛速旋轉轉向曹秋道逼去,沒有半絲能讓人搶入制止的空隙。

迫不得已,曹秋道唯有再退。陳勝哪肯再給他喘息之機?當即緊隨右足上個扣步,第三次橫掃千軍旋身掃擊。乘著頭兩槍的旋轉力,這第三槍速度更增半分,槍尖刃鋒掠過之處,距離曹秋道又再多近一寸。觀其氣勢,儼然不是與強敵動手過招,卻似是在攀山過嶺,正在走那回旋曲折的盤山羊腸道。

武道中最精深的意念功夫——借相!假借意念,制造出極為逼真的想象,不但能夠催動本身做出超乎平時水準的強烈動作招式,更可影響他人心志,神乎其技,是武學中一重極為玄妙深奧的境界。前日陳勝半招未出就擊殺了曹秋道四大弟子之一的仲孫玄華,正是借用了五嶽之中的泰山法相,以名副其實的泰山壓頂之勢,將仲孫玄華心中戰意徹底擊破,從而大收不戰而屈人之兵的奇效。

當然,以稷下劍聖之能,遠非區區仲孫玄華之流所能望其項背。所以指望單純使用氣勢法相就同樣擊敗曹秋道,則未免太過不切實際了。故此,陳勝便將武道當中“氣”與“意”兩大層次的功夫相互結合使用,以勢催力,以力顯相,相互循環不息,把一身本事發揮至人體所能容許的最極限程度。而他此刻所借之相,正是泰山中最險峻之所在——十八盤。

泰山有三門,乃是雲門、龍門、南天門。三門之下,就是十八盤山路。五步一轉、十步一回,越盤越高,越行越險,所謂“拔地五千丈,沖霄十八盤。徑叢窮處見,天向隙中觀。重累行如畫,孤懸峻若竿。生平饒勝具,此日骨猶寒。”就是對十八盤最形象之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