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緣生緣滅(上)(第4/4頁)

其實這也十分正常。《神足經》和《易筋經》畢竟分屬兩套不同的武功。方證方丈可以用自己修練《易筋經》的心得,在最開初階段給予指點和教導,可是當深入至一定程度以後,這種教導和指點的作用便逐漸地越來越小了。最終,還是得靠陳勝自己去理解和鉆研。

《神足經》精微奧妙,博大精深。不下於《易筋經》。方證方丈修練了《易筋經》幾十年,還不敢說自己已經完全練成了這門絕學。自己想要在短短半年時間內一蹴即至,把三十六幅圖譜全部修練圓滿?那豈非等於在半年之後,完成了方證方丈至少花費四十年時間才完成的事?根本屬於天方夜譚!

欲速而不達。這個道理最簡單顯淺不過,武者自然明白的。故此他也並不著急。好在,他已經請方生大師代自己把《神足經》另外抄錄了一份副本。而這份副本,卻是可以帶回去無限神域本部空間的。這就確實保證了陳勝即使離開《笑傲江湖》世界,也可以繼續進行修練。卻也不必太過焦躁著急。

此外,對於少林傳法之恩,武者心中也為之深深感激。雖然方證方丈並不需要徒弟的任何報答,但武者依舊盡己所能,為少林寺留下了一點東西,那就是自己一身與《笑傲江湖》世界截然不同的所學。

陳勝出身的世界,武學劃分為“氣、意、神”三大境界。神之境界,玄妙不可思議。不能傳授,可悟而不可求。陳勝即使要教人,卻也無從教起。但另外的氣和意兩大境界,卻並沒有如此虛無縹緲,而是實實在在的,看得見摸得著的。

氣並非內氣,而是純粹肉體上的鍛煉。如何協調本身肌肉和關節,以達到在攻擊之時,可以將全身所有力量進行充分加成傳送的效果,就是氣之修練的全部精髓。意則是借相。通過冥想和自我催眠,最大限度挖掘人體潛能,以催動身體做出超乎平時水準的強烈動作招式。

傳統武學,因為對人體結構認識不足,所以其實有很多謬誤之處。但進入二十世紀之後,解剖學興起,再加上對於力學的發展,所以武道技術也同時迎來了一個超高速發展時期。很多傳統門派,都根據這些科學研究成果而對本門武功重新進行歸納整理,去蕪存箐,令其煥然一新。這些經過整理的武學修練起來,便更加科學合理。而且效果更大更好,後遺症更少。

另外,互聯網時代的來臨,也讓武林中各家各派,都摒棄了以往敝掃自珍的小家子做法,改為大規模公開交流。各自取長補短。這種開放的態度,也令新時代的武道,相比舊時代更加有了大幅度飛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