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船山之戰十年後 24(第3/4頁)

飛船儀器所顯示的數據表明,空間變動已趨於平穩。這不重要!過了今天,這次流放就會成為一段不堪回首的回憶。有了運作正常的超光速引擎,救援者們可以把他們不斷帶往更高處的界區,最終抵達超限界。在那裏,像加儂和傑弗裏這樣的太空考古學家(如果這個世界沒有完全毀掉傑弗裏這方面的潛能的話)可以重建超限實驗室,完成他們父母和整個斯特勞姆文明圈的夢想。

要不了一個鐘頭,他們就可以跟這個磨蝕靈魂的困境說拜拜了。

啊?在紫色的顯示窗口上,艦隊的推測速度已跌落到每小時三十光年。很好,但那本來就只是推測數據而已。“縱橫二號”的監測設備仍然表明——畢裏來回掃視著幾個顯示窗口:在這顆星球上,數據融合幾乎是不可能的。飛船的監測設備顯示,當地的物理特性正在衰退。此時此地,超光速引擎的最大可能速度是每小時十五光年。而後,艦隊的推測速度又跌落到每小時十二光年。

那又怎樣呢?救援也許還要等一個小時,或是一天。或是一整個十日。但令人焦慮的寒冷還是不斷從畢裏的身體內湧出。也許範·紐文造成的界區波動並不是什麽“疾病造成的昏睡”。也許拉芙娜·伯格森多的比喻是對的。

物理特性每況愈下。本地估測速度為……每年五光年。不,不,不!紫色的艦隊已經到了二十光年之外,如果是飛躍上界,這點兒距離可以直接用空間躍遷通過。

每年兩光年。運作警報四下響起。“縱橫二號”在這樣糟糕的環境下已經無法維持正常標準的計算能力。畢裏揮揮手,命令它嘗試計算。

隨後畢裏才意識到,在飛躍界的自動化設備接近機能極限的時候,對其下達命令是很不明智的。監測軟件的估測值達到了每年一光年——他身邊的顯示窗口紛紛重新格式化,或者幹脆直接崩潰。飛船上的照明亮起,但畢裏知道,他和整個爪族世界再次墜入了幽深的黑暗之中。

他在程序的廢墟中坐了一會兒,震驚得無法動彈。在這短短的時間裏——根據一個幸存下來的時鐘窗口來看,是193秒——救贖曾近在咫尺。如今它又突然被抽離。他真想放聲痛哭。但他還是強迫自己去審視受損狀況。這三分鐘之內,“縱橫二號”進行的實際計算量比過去十年加起來還多。他的計劃有了結果——如今增加了利用現存設備的技術細節,還有供內維爾選擇的政治手段。還有這次界區變動本身的記錄。或許他們能以此推斷接下來可能出現的狀況。還有……還有數據在持續受損!飛船剛才在以標準處理器運作,直到爬行界徑直籠罩上來的那一刻。向後備計算程序的轉變很成功,但將數據轉譯為被動(或者說愚蠢)格式的過程中斷了。智能程度下降之後,就連物理數據本身也在消失。剩下的那些數據,甚至是被動格式化的那些,都需要立刻進行手動備份。

畢裏身體前傾,開始向“縱橫二號”發號施令。別驚慌。他曾經歷過很多次這種情況。別錯過任何一個步驟,別犯錯。別驚慌。如果內維爾和歐文還有梅多在線上,他們一起努力,就能拯救幾乎全部數據。是啊,可狗兒們是怎麽說的來著?“如果願望是雞蛙,我們就永遠不會餓肚子了”?那些狗兒知道自己世界的極限,雖然它們並不明白:它們自己就是極限所在。

畢裏成功保住了他的計劃程序中的絕大部分數據。從開頭那部分來看,它似乎很不錯,足以幫助他說服內維爾,他的“最佳計劃”是可行的。不幸的是,他不清楚重新格式化之後還能剩下多少細節。而且在他搶救最佳計劃數據時,監測軟件的顯示窗口傳來焦煳味,這是數據損失的典型表示方法。見鬼,我可沒法同時忙這麽多事兒!他匆匆瀏覽著伯格森多的筆記。那種程序的構造本身很簡單,連最早期的人類應該也能看懂。程序本身是不會輕易損壞的。但紫色的分析數據和監測軟件的大致時域都消失不見了。

他迅速運行修復軟件,並且重啟程序。在此期間,他小心翼翼地整理好了他的“最佳計劃”的打印稿。到最後,他做了那件內維爾肯定希望他最先做的事情——

“飛船,給我用安全線路接通內維爾。”這會兒,畢裏已經徹底變回了穴居人。他甚至還記得確認線路安全。這意味著這次通話會直接接入內維爾的頭戴式顯示裝置,或者接通內維爾公寓的電話。

可惜的是,頭戴式顯示裝置只剩下了一個,而且內維爾跟拉芙娜一樣小心翼翼地避免使用。將近十秒鐘過去了,接著,有個女聲回答:“喂?”

“呃,嗨,塔米。我能和內維爾講話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