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 發生 第七節

負責移植協調工作的織田與吉住貴嗣醫生取得聯系的時候,已經是晚上的十一點半了。當時,吉住正在自己的辦公桌前研究病人的材料,當聽說在大學附屬醫院找到了腎臟捐贈者時,他不自覺地端正了坐姿,仔細聽對方繼續講下去。

“是一位二十五歲的女性,因腦內出血而導腦死,今天下午。我們已經和死者親屬見過面,並簽訂了協議書。”

吉住一邊聽,一邊利落地在自己的記事本上記下重點內容。織田梓是去年才開始從事移植協調工作的,但由於她辦事有效率,對死者的親屬也非常照顧,所以外界對她的評價很高。在吉住負責的移植手術中,由於織田處事得當,手術基本上都取得了成功。吉住工作的市立中央醫院是該地區進行腎臟移植的手術中心。一旦在急救醫院出現了腦死者,並且死者親屬提出願意捐獻腎臟,急救醫院的主治醫師就會通知市立中央醫院;然後再由負責移植協調的工作者出面,前往急救醫院與死者親屬會面,就腎臟移植做一些說明,以得到死者親屬的認可,最後才簽訂捐贈腎臟的協議書。即使腦死者生前曾在腎臟庫登記過,這些手續也還是必須逐一旅行,因為如果死者親屬反對的話,移植手術還是無法進行。

“另外,這次將接受腎臟移植手術的患者也已經決定了。我馬上將她的資料通過電子郵件發給你。”

織田在電話那端說道。吉住點點頭,打開桌上的電腦開關。

準備下作進行到與主刀醫生吉住取得聯系這一步,就意味著已經進行了一半。而對於接受器官移植的患者,市立中央醫院主要有以下工作程序:首先,由負責移植協調工作的相關人員取得死者親屬的同意;然後醫院派人抽取捐贈者的血液樣本,送到臨床檢驗室化驗其HLA類型與血型;隨後再進一步檢查死者是否患有艾滋病等傳染性疾病。如果檢查結果顯示一切正常,醫院就會把檢查結果送到負責移植協調的相關部門,由那裏的工作人員按照要求與合適的患者進行配對。

在當地腎臟移植指定醫院——市立中央醫院,所有登記申請移植的患者的資料都儲存在電腦裏,包括患者的姓名、出生年月日、透析使用的設備、組織適應性、輸血史、移植史,以及透析史等等,在這個地區,登記申請移植死體腎臟的患者約有六百人,在檢索患者名單的時候,首先選出與捐贈者血倒相符的患者,然後再按照HLA相適度的高低將患者有序地排列起來。由於一個捐獻者可以捐出兩個腎臟,所以在大部分情況下,可以選擇兩位患者接受移植。而這兩位患者中的其中一人往往由吉住所在的醫院來協調,並實施移植手術,這已是一種慣例。因此,市立中央醫院會從自己的資料庫裏選出HLA相適度最高的兩位患者,進行身體檢查,然後挑選出現階段適合進行移植的患者最終接受移植手術。如果在本地沒有找到適合的患者,負責部門就會到位於千葉縣的國家腎臟移植中心——國立佐倉醫院——繼續檢索,然後將腎臟運送到其他地區。但如果交通不便、路途過遠的話,就有可能導致腎臟在接受移植的患者體內難以成活。也就是說,如果運送的時間過長,腎臟就會變得不新鮮,其組織功能也就會隨之減弱。這就是為什麽要盡可能在本地進行移植配對的主要原因。

吉住用肩膀夾住聽筒,雙手敲擊著電腦鍵盤。不一會兒,電腦畫面上就出現了從移植協調部門傳過來的資料,是經過篩選後列出的候選患者名單,已經按照HLA類型相適度的高低順序排列好了。吉住拖動鼠標,大概地瀏覽了一下整個名單。

“按照名單順序,接受這次移植手術的是排在第一位的安齊麻理子和第三位巖田松藏。而將由我們醫院負責進行手術的,是第一位的安齊小姐。”

聽到這裏,吉住不禁皺了皺眉,然後像突然想起了什麽似的“啊”地驚叫了一聲。

吉住慌忙將屏幕上的名單快速地拉到最上面,排在第一位的果然是一個叫安齊麻理子的患者,十四歲,有一次移植史,實施該次移植手術的醫院是市立中央醫院。吉住又仔細地看了看麻理子的HIA類型。資料上顯示的是:與捐贈者的HLA類型全部一致,毫無差別。

安齊麻理子。

沒錯,就是她。

兩年前由吉住擔任主治醫師進行移植手術的那個少女。

占住兩年前曾嘗試為麻理子移植她父親的腎臟。手術本身沒有什麽問題,術後也沒有出現明顯的排斥反應,但是後來卻因為一個小小的失誤導致腎臟沒能在她體內成活,最後只好又將其取出。想到這裏,吉住緊緊地咬住自己的嘴唇,心裏很是悔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