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超級眼睛(第2/4頁)

“什麽要求?”

“看星星啊。”孔青雲啜了一口酒,“你想象不到那是怎樣一幅圖景。說實話,要不是肚子實在餓得厲害,我根本不願意離開。”

“我對SKA所知不多。”杜原老實說道。

“SKA觀測的不是可見光,而是氫原子輻射。整個SKA陣列的天線總數大約是三千台,其中一半分布在直徑五公裏的中心範圍內,另有四分之一分布在直徑一百五十公裏範圍內,最後的四分之一則分布在直徑三千公裏範圍內。出於成本考慮,SKA的單台天線口徑一般為十五米,望遠鏡的口徑和所觀測波段的波長成正比。可見光波段的波長非常小,因此幾十厘米甚至幾厘米的小口徑光學望遠鏡已經可以獲得較高的分辨率。但是SKA接收的卻是無線電波,波長很長,這就要求望遠鏡的口徑做得非常大,才能獲取高分辨率的數據。你不妨想象一下那種場面,好幾千台直徑十多米的天線以某個地方為核心擴展開,中心處非常密集,向外漸漸變得稀疏,一直延伸到望不到邊的地方。從空中往下看,就像在看一個直徑幾千公裏的……麥田圈,唔,一個超級麥田圈。”孔青雲又灌下一口酒,眼睛裏放出光來,“媽的,人這種東西有時候還是挺有想象力的。”

“你說麥田圈?”杜原突然插話道,“不不,我倒覺得它更像另外一種東西。”

“麽?”

“像星系,尤其是銀河系這樣的旋渦星系,都是中間密集,外圍稀疏。你不覺得嗎?”

“哈哈。”孔青雲愣了一秒鐘之後笑起來,“對對,麥田圈算什麽?它像銀河系!它是一只像銀河系的眼睛!SKA的結構是為它的功能服務的,排列方式是經過計算後得出的結果,而最終陣列的形狀居然真的和銀河系類似。唉,看來宇宙間自有一番說不清楚的道理,人類的行為不論出發點如何,最終都會與之暗合。”孔青雲遞給杜原一只杯子,“就為這個,值得我們喝一大口。”

杜原並沒有太激動,只抿了一小口。他本來也不喜歡日本清酒,“你剛才說你通過那個目鏡看星星?”

“當初設計SKA時有眾多的目的,據說還能幫助尋找外星人什麽的,比如接收某個星球上智能生命發出的無線電信號。不過對那些我不感興趣,我只想看星星燃燒。太陽是人類研究最多的一顆恒星,也是目前唯一對人類有實用意義的受控核聚變系統……”

“等等。”杜原打斷他,“我不太明白,太陽怎麽成了受控核聚變系統,它受誰的控制?”

“哦,這種說法是我們圈子裏的一個比喻。難道你沒發現嗎?太陽完全符合受控核聚變的定義。雖然太陽從誕生之初到現在,亮度增加了百分之三十以上,但就一段時間而言,它總是保持著基本恒定的功率輸出,而且穩穩妥妥地運轉了四十五億年之久。只不過控制它穩定運轉的不是人們制造的托克馬克之類的裝置,而是引力。引力與內部能量的爆發壓力之間一直維持著精確的平衡。在SKA裏,我看到了讓我永生難忘的畫面。可惜現在我的權限不夠,無法觀測一些更細微的結構。不過,僅是現在所見也足以讓我做出決定。你還不知道,在你進門之前幾分鐘,我剛剛打電話給他們說我同意加入計劃了。”

“你這麽快就做出決定了?”

“你覺得很快嗎?”孔青雲若有深意地說,“做決定之前我打了個電話回山東老家告訴父母我要出長差了。有時候單身一人也蠻好,自己跟自己商量下就能定下很多事情。你就沒這麽灑脫了。”孔青雲眨巴了幾下眼,“你女朋友不錯哦,專門來看你。”

杜原有些尷尬,不願意多談這個問題,“你剛才都看到了些什麽?”

“SKA觀察的是射電輻射,再加上超級計算機的處理,老實說,我看到的東西都不像是科學了。”

“什麽意思?”

“更像是一種幻術。”孔青雲眨眨眼,誇張地打了個呵欠,“你以為我喝這麽多酒幹嗎,還不是因為睡不著。現在好多了,總算想睡覺了。說起來還得沾你女朋友的光,能多休息一天。”

杜原回到自己房間,睡意全無。他在床邊俯下身,端詳著熟睡的文婧那安詳的面容,心裏不禁有些羨慕。

露台上有風,在這個季節裏讓人覺得挺舒服。從這裏望出去,午夜的京城就像是一台稍稍停歇的機器。彎月在雲層的薄幕裏時隱時現,發出怯懦的光。從多年前開始,北京這樣的超級城市便再也沒有那種萬籟俱寂的真正夜晚,最多只能說是一部分沉睡一部分蘇醒。杜原記得某些海洋動物的大腦便是這樣,一個半球休息的時候另一個半球值班。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入夜的北京恰如一只入睡的鯨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