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盟友的反擊(第2/2頁)

聽完藤田的敘述,首相皺著眉頭一言不發。作為素以強硬形象示人的日本政壇鷹派人物,首相比那些所謂的鴿派人物更深知日本的軟肋所在。日本當然在國際上展現過自己強勢的一面,但所有的這些展示其實都有一個前提條件:必須先得到美國人的首肯——至少也是提前達成默契。有些時候美國人會在公開場合對日本人做出讓步,但這種情況往往都是基於事先的密室協議。由於美國人長期樹立的絕對強勢形象,他們有資格視情況“示弱”,尤其是對日本這樣的盟友,而反過來,一些虛弱的國家在國際上的聲調卻很高,似乎不如此便不足以顯示自己的存在,也不足以對國內民眾有所交代。雖然事先已有一些思想準備,但藤田的報告還是讓首相備受震動,沒有誰比他更了解日美關系的重要性。嚴格地說,二戰之後日本就從來沒有一天擺脫過美國的影響。而現在確鑿無疑的信息表明,日本被美國人拋棄了。之前情報部門也有過一些消息,但都語焉不詳,而這次藤田匯報的情況可信度極高。首相對消息第一來源人廣田清隆也非常了解,那是一個辦事嚴謹的幹練之人。廣田清隆還匯報了一個情況,那個叫作安東尼奧·德拉斯的人已經死了,他在被捕之前就預先服下了某種慢性毒藥。顯然這是一種“熔斷”機制,他所在的組織通過他向日本人傳遞了想傳遞的信息,然後又用死亡這種最簡單也最有效的方式來保護組織不願透露的秘密。

藤田面前的茶已經涼了,他沒有心思喝一口。“應該按慣例處理嗎?我們可以直接提醒美國人。”經過長時間的靜默之後,藤田忍不住小聲問道。

首相緩緩地搖了搖頭。以前的確發生過美國人有意無意地忘記知會盟友的事件,一般說來,經過溝通之後問題就能解決。只要願意,首相現在馬上可以無視十四個小時的時差把電話打到美國總統的晚餐桌上。但是,首相發現這一次自己似乎不能這麽做。

“那樣無濟於事。”首相終於開口,“這不是那種通過溝通就能解決的問題。坦率地講,雖然我們歷來同美國人保持著良好的關系,但迄今為止,這種關系還從未經歷過生死攸關的重大考驗。美國人既然敢冒和盟友撕破臉的風險,說明他們已經有過全面的考慮和權衡。如果我們貿然攤牌,很可能讓整個事件變得失去控制。”首相凝視著忠誠踏實的下屬,“藤田君,你明白我的意思嗎?”

“那,我們該怎麽做呢?”

首相再次沉默了一分鐘,誰也不知道這段時間裏這位六十二歲的老人心中到底想了些什麽。後世史學家對這一刻日本首相做出的決斷作過許多分析,也有諸多爭議。較為普遍的看法是,雖然這個決斷在一定程度上讓歷史進程變得更加曲折,但從首相本人職責的角度來說,他的行為無可厚非。

“一小時之後召開內閣緊急會議。我有一個特別提議。”首相說完這話,從椅子上站起身,面朝窗外佇立,背影顯得有些佝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