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第4/8頁)

鳩瑪爾攀升器位於登陸平台以北,距離不到一公裏。一路上沒有碰到一個人,但遠遠望去,雲層起伏的幽谷對面,在帕裏和洛京之間的走道上,正燃著一根根火把。相比我們這兒,巨淵那一邊的台架和曲徑般的吊橋,現在真是熱鬧極了,有一大群人正往北進發——他們無疑是要前往懸空寺聆聽伊妮婭晚上的公開演講。我想趕在他們之前先到達那裏。

鳩瑪爾攀升器由四條固定繩索組成,它們沿著垂直的巖壁往上升,高度幾乎有七百米。紅色的繩索是上升用的,幾米外,蕩著藍色的繩索,專門用來從山頂下降。現在,暮影已經把我們籠罩,風越刮越猛,冷颼颼的。“一起上?”我對貝提克說,指了指中間一根繩索。

機器人點點頭。他那藍色的面容完全沒變,還是十多年前記憶中和我們一起離開海伯利安時候的樣子。我在期待些什麽——看到機器人變老嗎?

我們從背包的網兜中拿出動力上升器,接在身邊的繩索上,晃了晃高懸的微纖繩,仿佛這樣就能知道繩子是不是穩穩固定在上頭。纜索師傅會檢查這些固定的繩索,但只是偶爾,它們很可能會被誰的鳩瑪爾扣鉤扯破,或是被隱蔽的尖銳巖石刮花,也可能是結滿了冰。到底怎樣,很快就能知道,

我和貝提克在動力上升器上扣上一條菊狀鏈,連上一條繩梯。貝提克解下一段六米長的攀登繩,我們用鎖鉤將其連上各自的安全帶,現在,就算是固定的繩索斷掉,另外一個人也能阻止同伴落入深淵。理論上是這樣的。

天山上,大多數人都擁有動力上升器,這是一項偉大的技術,它由一個密封的太陽能電池供電,尺寸不比我們的雙手大多少,有一個把手,利於抓握,是攀登裝備中的一流設備。貝提克檢查了一下連接,點點頭。我用拇指按了按兩個上升器,將其啟動,指示燈亮起綠光。我將右邊的上升器向上升了一米,將其夾住,擡腿往上,踩進繩梯的環狀支撐位,確認擺脫束縛,接著把左邊的上升器升到更高處,將其緊緊夾住,擺動左腿,踏上兩格之上的支撐位,如此這般,交替往上,直至爬到七百米的上方。我倆不時停下來,吊在繩梯上,望著山谷對面的走道,那兒閃耀著火把的光芒。現在,太陽已經西沉,天空很快變成了深紫色,明亮的星辰次第出現。我估摸著,黃昏的光芒大概還剩下二十分鐘就要褪去。到那時,我們就得在黑暗中進行滑道之旅了。

風兒在身旁號叫,我不禁打了個哆嗦。

最後兩百米,垂直的山壁上結滿了冰,固定式繩索懸垂在那兒。我和貝提克的背包中都帶著折疊式鞋釘,但我們沒拿出來穿,只是重復著那些累人的動作:上升,夾住,踩好,擺脫繩梯,休息一秒鐘,繼續上升,夾住,踩好,擺脫,休息,上升。七百米的路程,花了大約四十分鐘完成。當我們踏上結滿冰的平台上時,天已經完全黑了。

天山有五顆月亮:其中四顆是被俘獲的小行星,但軌道夠低,反射了不少光;第五顆很大,和舊地的月亮不相上下,但右上方的區域曾受到過巨大的撞擊,形成了一個巨坑,上面布滿裂紋,對於星球這一邊的人來說,擡眼一望就能看見一條條紋路,就像是閃光的蛛網。這顆大月亮的名字叫“先知”,現在正從東北方升起,而我和貝提克正慢慢沿著狹窄的冰脊往北走,風流急速下沖,溫度在零度以下,我們緊抓著固定纜索,以免被狂風卷走。

我已經戴上了保暖兜帽,還在臉上蓋上了面罩,但雙眼和裸露在外的皮膚,還是受著寒風的叮刺。我們不能在這兒逗留太久,但我心裏又有一股沖動,想要站起身,做一番眺望,當我站在昆侖山脈的纜索終站上時,我就會遠眺整個中原,俯瞰天山的世界,而現在就跟那時如出一轍。

我駐足在滑道前部那塊平坦、開闊的冰原上,原地轉上一周,將東南西北盡收眼底。朝西南部遠望,帕裏山脈在先知的照耀下閃著光芒,橫亙在我們中間的,是一片翻湧的雲海,被月光照得白茫茫的。在帕裏北部的高高山脊上,燃著一長串火把,那兒正是走道的所在之地,在更北面還能看見被照亮的吊橋。越過帕裏集市,往更遠處看,天空下閃著一絲光點,我想,那應該是布達拉,達賴喇嘛的冬宮,在火把的照耀下,光輝閃閃,璀璨奪目,那是這星球上最宏偉的巖石建築的所在地。我知道,就在那兒的北部幾公裏外,是聖神剛被獲準駐紮的地方——蘭錯,它躲藏在希文嶺(即“濕婆陽元山”)的陰影中。我想象著,基督的信徒們會不會聯想到這一來自異教的侮辱,雖然臉上戴著保暖面罩,但我還是不由得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