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第3/12頁)

我放大雙筒望遠鏡的倍率,心在胸膛裏撲騰撲騰直跳,但那棟建築旁飄著一些煙霧,我無法看清那最高的人影是不是伊妮婭。但透過朦朧的繚繞煙霧,我的確瞥見了一絲金發——長發剛剛及肩——一時之間,我放下望遠鏡,直勾勾盯著遠處的山壁,就像個白癡般咧嘴傻笑。

“他們在發信號。”飛船說道。

我重新拿起望遠鏡觀看。另一個人——我想,是一個女的,但頭發的顏色比剛才那個深——正在揮動兩把手持信號旗。

“那是種古老的通信碼,”飛船說,“名叫莫爾斯電碼。第一個字是……”

“安靜。”我命令道。我在地方軍學過莫爾斯電碼,還曾在冰架上用兩塊該死的繃帶叫來了醫療直升掠行艇。

去……東……北……十……公……裏……外……的……山……溝。

停……在……那……裏。

等……指……示。

“聽到了嗎,飛船?”我問道。

“聽到了。”每當我對飛船表現出粗魯之意,它的聲音總顯得冷冰冰的。

“走,”我說道,“我好像看見東北約十公裏外有條縫,我們從東面過去,盡可能保持距離。我想,他們在懸空寺那兒不會看見我們,我也沒看到那個方向的巖壁上有什麽建築。”

飛船沒發出任何意見,便帶著我飛了出去,掉過頭,沿著陡峭的巖壁一路前行,最後我們來到了那條山溝上——那是條垂直的裂痕,從高高的冰雪頂峰處,朝下筆直墜落了數千米,但底部比寺廟的水平面還高四百米,而寺廟現在已經消失在了西面的那個巖壁外。

飛船垂直懸浮攀升,最後我們來到了山溝底部之上五十米的地方。我驚訝地發現,這條裂口兩側的陡峭巖壁上,竟有溪流在往下流淌,滾滾流進山溝的中部,最後像瀑布般傾瀉進稀薄的空氣中。整條裂痕中長滿了樹木和苔蘚,它們大片大片地從溪流中挺立起來,高達好幾百米,慢慢往上,就只剩幾條多彩的苔蘚攀向高處的冰層。一開始我覺得此地肯定沒有受到人類的打擾,但緊接著我便看見北部崖壁上鑿刻出的台階——我想,它們的寬度剛好可以讓人踏足——接著我又看見幾條穿進鮮綠苔蘚中的小路,還有小溪中巧妙安置的墊腳石,最後還發現一座飽經風霜的微小建築——實在太小,不像是什麽小屋,更像是一座擁有窗戶的涼亭——它蹲坐在山溝那翠綠開口的最高端,小溪在旁邊嘩嘩流淌,頭頂的常綠植物被風刮得極富造型。

我指了指,於是飛船朝那兒升去,懸停在涼亭旁。我終於明白在這兒為什麽難以著陸,雖說不是不可能。領事的飛船還沒那麽大——在安迪密恩這座老詩人的城市中,它曾在那兒的一座石塔中藏了好幾個世紀——但就算張開尾翼或是展開可伸縮支架,垂直降落在這兒,也會壓壞樹樹草草,或是苔蘚地衣。在這陡峭的巖石世界中,這些東西看上去太珍貴了,不容受到如此踐踏。

於是我們便懸停在那兒,等待著。過了三十分鐘,一名年輕的女子從通往巖石平台方向的一條小路上拐了出來,熱誠地向我們揮起手來。

那不是伊妮婭。

我承認,當時我非常失望,我心中想見小丫頭的願望再一次達到了執念的程度,以至於開始生出一些團圓相聚的荒謬幻想來——在一片開滿鮮花的田野上,我和伊妮婭互相朝對方奔去,她又一次變成了那個十一歲的孩子,而我又成了她的保護神,我們倆都因為重新見到對方而喜悅地大笑,我舉起了她,原地打著轉,將她拋向空中……

啊,綠色的田野倒的確有。飛船仍舊懸停在半空,一條階梯架下,通向涼亭旁開滿鮮花的草地。年輕女子穿過小溪,在一塊塊踏腳石間輕巧地躍動,最後爬上綠色的山丘,微笑著朝我走來。

她大約二十出頭的樣子,優雅的體態和儀表,跟我記憶中的小朋友一模一樣。但我從沒見過這個女子。

伊妮婭怎麽可能在五年間變了這麽多?她會不會進行了易容,以逃脫聖神的追捕?是不是我忘記了她的樣子?最後這個似乎是不可能的。不,不可能。飛船向我保證,如果伊妮婭在這顆星球上等我,她會度過五年又幾個月的時間,但我的這趟旅程——包括冰凍沉眠那段時間——只不過是四個月的時間而已。我所經歷的時間才只有幾個星期,不可能忘記她的樣子。我永遠也不會忘記她。

“你好,勞爾。”那女子說道,她長著深色的頭發。

“你——好。”我應道。

她走近了些,朝我伸出手。我和她握握手,她握得很緊。“我叫瑞秋。伊妮婭說起過你,她講得一點沒錯。”她大笑起來,“當然,我們絕沒料到會有人乘這樣一艘飛船過來……”她朝那個方向揮揮手,我的飛船正停在那兒,就像一只豎立的氣球,順著微風微微搖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