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既有設施的使用狀況(第2/19頁)

事實上,就發射一事,此前還發生了一個小插曲。禦鳥羽社長試圖用天生的行動力和人脈確保拿到嫦娥號飛船的兩個席位,但最後只爭取到一個。這也沒辦法,因為中國宇航員到達月面基地後會和前任宇航員進行交接並在之後的一年中駐留基地,但走也二人在短期滯留後就要回到地球。少派一個中國宇航員,就意味著現在駐守月球基地的隊員中有一人要繼續在基地待滿一年。變動帶來的工作調整非常麻煩,中國方面能空出一個名額就已經要謝天謝地了。

限員三人的嫦娥號只空出一個座位,自然只能派一個人去。禦鳥羽經過不斷交涉並豪氣地支付了三十億日元現金後,中國方面才想出了一個折中的解決辦法——讓走也抱著妙坐。

聽上去有點荒唐,換作規矩森嚴的美國宇航局(NASA),這種事情是不可能的。但是,仔細想來,其實也沒那麽荒唐。走也是普通日本人的體型,妙則是稍微瘦弱一點的小孩,同行的兩位中國宇航員身材也不高大。嫦娥的原型——聯盟TM號就是專門針對俄羅斯人中體型相對瘦小的宇航員而開發的宇宙飛船。重量上,這四人的體重和三個俄羅斯人體重幾乎沒有差別。而且,在發射火箭時,問題的關鍵不在於搭載的人數,而在於重量。

俗語說“瞻前顧後不如放手一試”,發射果然非常順利。四人和宇宙飛船忍受住發射的加速度和沖擊力,安全抵達了繞地軌道。

前一天發射的西王母五號已經在軌道上待命,此時的它還發揮著貨物集裝箱的作用——往月球運送大量物資。為了將大量物資順利運到地月轉移軌道,它搭載了一個利用火箭中間段改造而成的大型助推器。

升至軌道的嫦娥號和西王母號對接後,問題迎刃而解。因為西王母五號的內部雖然堆滿了物料,但空間寬闊,嫦娥號壓根就不能比。四人沿著連接通道轉移到嫦娥號後面的西王母五號,開始為期三天的奔月飛行。

過去的聯盟TM號由機器艙、再入艙和居住艙三個部分組成。作為其改良版,嫦娥號沒有設置居住艙,而是用一個名叫“返回艙”的艙體取而代之。正如它的名字所示,返問艙就是從月球返回地球時使用的艙體。

進入環月軌道後,嫦娥號會把返回艙留在軌道上,自身則和西王母號在對接的狀態下登陸月球。順利著陸後,嫦娥號會與西王母號分離並被放到一邊,而西王母號則和基地對接成為基地的一部分,屆時返回地球就使用上次著陸的嫦娥號。這樣的安排使得月面上常年都有一艘用於返回的飛船,而且每次都能更新。

利用機器艙離開月球後,嫦娥號會和返回艙進行對接,組成再入艙進入大氣圈,最後返回地球。去程搭載的二十七噸物資,返回地球時只會剩一個不足三噸的再入艙。

現在,西王母五號正在微微傾斜的軌道上進行繞月飛行,同時做好了降落準備。為了讓大家能在發生情況緊急時逃回地球,所有人又從西王母內部轉移到嫦娥號,並將嫦娥號一百八十度大旋轉,以便隨時能和西王母號分離。此外,他們還中止了為分散太陽熱能而設置的船體旋轉,並將西王母後方的主引擎設定為向前噴射。

鳳船長合上活頁式的核對表,說道:“西王母五號呼叫北京控制中心。返回艙分離完畢,已做好著陸準備。是否可以降落?”

從西王母五號發出的電波傳到遠在三十八萬千米之外的地球,並被靜止軌道上的數據直播衛星接收到。圍著地球的三顆衛星順利轉發電波並將鳳船長的聲音發至彼時仍在地球背面的中國北京航天指揮控制中心。這種衛星使得不管地球時間是幾點,西王母五號都能和控制中心進行通信。在這種衛星誕生之前,發射阿波羅號的NASA為了在本國見不到月亮時也能順利接收飛船通信,不得不在遙遠的澳大利亞以及西班牙設立了衛星追蹤所。

控制官回復的時間再加上電波往返的三秒時間,大概過了十秒鐘後,傳來了回復:“收到。西王母五號,請降落到昆侖基地。”

“收到。現在進入降落程序。妙、青峰,做好準備了嗎?”

“啊,請等一下!”

始終在全神貫注地用雙筒望遠鏡眺望月球的妙大叫一聲,同樣看著窗外的走也知道她為什麽這樣說。

月面上如同濕土一般的黑灰色部分和白亮部分的分界線處,有一個東西閃閃發光。定睛細看,如同一個用米粒擺出的十字架。

那就是昆侖基地。和當初阿波羅十五號著陸時的位置一樣,它位於雨海(Mare·Imbrium)東畔亞平寧高地中的山谷日本人將其形容為搗年糕的月兔中“右側的兔子”和“臼”之間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