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部 雙星記 CHAPTER 42(第2/3頁)

盡管在遙遠的過去這兩間生態室是用於科學研究的,在伊西斯和雅努斯的時代它們只能作為娛樂工具。市民們為有機會不必遠行就能拜訪其他世界而歡呼雀躍。每次起源項目的飛船出航時,就會生出一波新的熱潮,人們紛紛猜測這次他們會帶回什麽。公眾的注意有助於為項目吸引支持和資助,伊西斯知道,生態室得以繼續存在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正在於此。她覺得另一部分原因在於阿瑞斯和議會想要定期對科學家們進行檢查。每次他們回到家鄉的時候,都會有個由二三十名各路專家組成的團隊——當中包括傳染病專家,納米技術專家,還有心理學家——來對每個人進行一套雷打不動的檢查測試。但他們從沒把任何危險帶回家裏去。人們對他們帶回來的生物圈的興趣漸漸消退。最後人們開始覺得那些世界看起來都差不多,於是雅努斯和團隊成員們開始一次次尋找越來越奇異的物種,拼命想要重燃大眾對此的興趣。這是場注定失敗的鬥爭。他們回去時排隊參觀生態室的人數一次比一次少。

年復一年,數據看起來開始一成不變。一個世界又一個世界,新的人科物種身上的不同之處帶來的興奮越來越少。

公眾興趣的漸漸消逝最終也影響到了科研團隊。

起初隊伍裏有五十名科學家,他們是從千萬名申請者中精挑細選出來的。雅努斯讓伊西斯幫他挑選隊伍成員,之後她覺得自己非常幸運——許多候選人比她的經驗更多,也更適合參加這次探險。但她的動機比他們更為強烈……而且非常與眾不同。

最初五十人的隊伍縮水到了二十人,然後十個人,五個人,最後只剩了兩個:雅努斯和伊西斯。她無法責怪那些人。這些科學家是在一個人口眾多的世界裏,在密集的社會環境中長大的。而這個項目中他們要與世隔絕,進行深空探險。每次他們都要冬眠若幹年,然後一次次重復同樣的實驗,這讓科學家們漸漸厭倦。即便那些還沒有完全厭煩研究工作的人也希望回到亞特蘭蒂斯母星上去,那裏正在發生一場知識復興運動。社會正步入一個一元化的、團結的新時代。這誘惑除了雅努斯和伊西斯之外無人能擋。最後他們發現除了他們倆已經沒有旁人了。他們兩人對此都感到高興,盡管原因截然不同。

“感覺仿佛整個宇宙只剩下了我們兩個人。”雅努斯對伊西斯說。他背後的觀景窗上顯示著1632號世界,就像一顆紫色、紅色和白色混雜的彈珠。隨著飛船向它靠近,它顯得越來越大。

“是啊。”伊西斯答道,“這對我們做研究再好不過了。”

雅努斯獨自去1632號行星上收集樣品,在為期三周的考察期間幾乎沒再跟她說過話。伊西斯知道自己傷害了他,但這樣總比說謊騙他好。她只有在絕對必要的時候才會對他說謊。那個時候很快就要到了。

當他們進入靜滯艙的時候,雅努斯最終打破了沉默的堅冰:“下個世界見,伊西斯。”

她點點頭,管子關上了,濃霧包圍了她。

下一個世界,1701號星球,是她一直等待著到達的星球。目標近了。

從管子裏出來的時候,雅努斯又恢復了過去的樣子。對他們兩人來說,時間只過去了幾秒鐘,但外面的世界已經過去了兩年。飛船兩頭的鐘形時間膨脹裝置加上靜滯艙讓他們在時空中進行蛙跳就跟打個盹一樣輕松。

“上次考察之後這裏又演化出了些奇特的物種。”雅努斯說,“我們開阿爾法號下去吧,可能是個采集生物圈的機會。”

“同意。”伊西斯邊說邊打開自己的終端,滾動瀏覽著信息,尋找著開溜的借口,“先導探測器在第七行星的一顆衛星上發現了化石生命的痕跡,我想開德爾塔號登陸艦去取些樣品回來。”

雅努斯勉強同意了,然後說:“我們要保持定期無線電聯絡。”

“當然。”

伊西斯選擇德爾塔號登陸艦有兩個原因:它是唯一一艘有能力進行短程超空間航行的登陸艦,而且它上面有復活艇。

在這個太陽系的邊緣,她進行了她等待了二十三年的空間跳躍:朝著流放者們的殖民地。

德爾塔號上的觀景窗中顯示出的是一個正試探著邁開步伐的新生文明。移民點還太小,在軌道上看不到,但在觀景窗的放大圖像中她能看到些小鎮和周圍的農田。流放者們正慢慢創造出他們自己的烏托邦,一個和他們的家鄉大不相同的理想鄉。

伊西斯和地面進行了無線電聯絡,安排好會面地點,然後在行星表面著陸。她在飛船落地之前先把復活艇放了出來,然後站到登陸艦外面,等待著。

這地方是離一個小居民點幾英裏的一片巖地。幾分鐘後,萊克斯從一塊凸巖後冒了出來。他孩童般的面容現在多了幾分風霜之色,但舉手投足間仍然散發著一股讓伊西斯覺得無法抵禦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