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 荒島上的人 第九章(第3/4頁)

居民們第二天就去收獲“面粉”了。

對這個島越來越感興趣的潘克洛夫問工程師:“賽勒斯先生,據你所知,這個世界是否有專為遇難者準備的小島?”

“潘克洛夫,這是什麽意思?”

“我覺得這世上有一些海島是專門為遇難者準備的,在那裏可憐的人們總有辦法對付一切!”

工程師笑了起來:“這很有可能。”

“我覺得這是肯定的,”潘克洛夫說,“至少林肯島就是這樣。”

大量的鳳尾松莖被居民們帶回“花崗石宮”。為了清除澱粉裏刺鼻的粘液,工程師制造了一台壓榨機。納布用這些面粉做成糕點,看起來很像是真正的面包了。

他們現在每天必需的奶品已經由畜欄裏的野驢、山羊和綿羊來供應了。他們去畜欄時不再用大車,而改為使用一輛單人用的輕便獸力車。潘克洛夫每次去的時候都讓傑普趕車,傑普駕車的技術已經非常嫻熟。

畜欄跟“花崗石宮”一樣在慢慢發展著,如果不是遠離祖國,他們實在沒有什麽可憂心的了。這樣的生活他們慢慢習慣了,對這個荒島也越來越熟悉。若有一日離開這裏,他們一定會滿懷留戀。

然而,他們依然熱愛著祖國,並且隨時隨地在等待著能帶他們離開荒島的船只。他們現在的生活確實很幸福,可他們依然忐忑不安,誰又敢誇口不會有什麽意外發生,破壞他們的幸福呢?

無論如何,居民們已經在林肯島上居住了一年多,他們的談話經常會涉及到這個島。有一天他們對島的位置再次作了觀測,而這次觀測卻與之後的種種遭遇有著莫大關系。

復活節的禮拜天是4月1日,休息了一天的史密斯和他的夥伴們做了禱告。這一天天氣晴朗,跟北半球十月裏的天氣差不多。

吃完晚飯,他們坐在眺望崗的平台上注視著逐漸昏黑的水平線,納布給他們沏的飲料是用接骨木種籽制成的,用以代替咖啡。他們漫談著荒島以及它在太平洋中的位置,吉丁·史佩萊說:

“親愛的賽勒斯,你從箱子裏找到六分儀以後是否重新測定過我們這個島的位置?”

“還沒有。”工程師回答。

“這個儀器比你以前的方法肯定要精確,用它測定一下也許會更好呢?”

“有什麽用處呢?”潘克洛夫說,“荒島還不是在它一直所處的位置嗎?”

“是的,”吉丁·史佩萊說,“可是用儀器的話可以測定出準確的結果……”

“說得對,史佩萊,”工程師說,“雖然上次的誤差最多不會超過五度,但還是應該盡快核實一下。”

“誰知道呢?”通訊記者回答,“或者我們跟外界的距離比想象中的要短呢!”

“明天結果就出來了,”賽勒斯·史密斯說,“如果我不是事務纏身,我們早就已經知道了。”

“好啊!”潘克洛夫說,“史密斯先生測量的結果是決不會錯的,荒島又沒有長腿,它一定還在上次測定的位置上。”

“到時候瞧瞧就知道了!”

工程師第二天就用六分儀進行測定以證實他曾經得到的結果。以下就是他得到的結果:

他通過第一次觀測得知了林肯島的位置:

西經:150度到155度;南緯:30度到35度。

第二次的數字則變得精確:

西經:150度30分;南緯:34度57分。

他們談論著這個與世隔絕的小島

賽勒斯·史密斯上次測量得非常精密,所以他的誤差不足五度。

“親愛的賽勒斯,”吉丁·史佩萊說,“現在我們就利用六分儀和地圖看看林肯島在太平洋中的正確位置吧!”

赫伯特把地圖拿過來,因為地圖是法國出版的,所以全部是法文標注的地名。

他們把太平洋的區域圖鋪開,手拿著指南針的工程師準備著把他們所在的位置確定出來。

他突然停住了手裏的指南針,大聲喊著:

“原來早已有一個島位於太平洋的這一帶。”

“已經有一個島了嗎?”潘克洛夫大聲地問。

“那一定就是我們在的這個。”史佩萊說。

“不是的!”賽勒斯·史密斯說,“這個島是在林肯島西面兩度半、南面兩度的地方,也就是西經153度,南緯37度11分。”

“它叫什麽名字?”赫伯特問。

“它的名字叫‘達抱島’。”

“這個島很重要嗎?”

“只是太平洋裏的一座荒島,或許杳無人跡。”

“既然這樣,我們就去那裏看看!”潘克洛夫說。

“夥計,你說的是‘我們’嗎?”

“當然,史密斯先生,我們能造一只有甲板的船,由我掌舵。這裏距那個達抱島距離多遠?”

“它應該在林肯島東北方150海裏左右的地方。”史密斯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