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炮彈車廂(第2/3頁)

這就是巴比康為應對後坐力震動這一重大問題想出的解決辦法。布裏杜威爾公司的工程師們對方案理解得很透,工程也完成得非常出色。只要方案的效果理想,而且水能排出去,裏面的乘客就能毫不費力地清理掉板壁的碎片和拆除動身時支撐他們的圓木盤。

炮彈的上半截有一層皮墊子,被像鐘表發條一樣的優質彈簧撐著,那些排水管藏在墊子的下面。

可以說,減輕發射坐力的一切可以想到的預防措施都做到了。用米歇爾·阿當的話說,如果還是被撞死的話,那只能怪自己的身體是劣質品。

炮彈的外徑9英尺,高12英尺。為了不超過設計重量,彈壁的厚度有所減小,而底部的強度則進一步加大,因為底部要承受火棉爆炸時產生的巨大沖力。所有的炸彈和錐形圓柱炮彈都是如此:底部永遠比側面的彈壁厚。

這個圓柱形金屬塔的壁上有個小孔,這是入口,看上去很像蒸汽鍋爐上的洞口。入口有一個鋁制密封蓋,用螺旋壓力螺絲從彈體裏面固定。到了月球上,這些乘客就能方便地打開艙門從裏面走出來。

但是,這些還不夠,路上得觀光呀。這很容易解決。在墊子的下邊裝有四個厚厚的透鏡舷窗,兩個裝在圓形的彈壁上,一個安在底部,另一個在頂部。這樣,坐在裏面的人就能看到遠去的地球、越來越近的月球和掛滿繁星的太空。舷窗的外面嵌著金屬護窗板,以免窗子被發射時的巨大動力撞碎。要想打開窗子,只需在艙內擰掉螺絲,護板就被甩掉了。這樣,艙內的空氣既不會泄露出去,還可以觀光。

所有的機械系統運轉良好,此外,工程師們在艙體內部設備的安裝也顯示出了同樣的才華。

炮彈的體內還有幾個容器緊緊地固定在彈壁上,用來裝水和必要的給養。此外還有個備有好幾個氣壓的特制容器,裏面裝煤氣,用來取火和照明。到時候他們只要打開閥門,就能連續6天用煤氣照明和取暖。看得出,從平日生活必需品到供生活舒適的東西一樣也不少。此外,由於米歇爾·阿當的藝術天賦,這些實際用品都被制成了藝術品的形狀,令人賞心悅目。要不是空間有限,他會把彈艙變成一個名副其實的藝術家工作室。

如果人們以為這三位乘客會擠在這個金屬塔裏可就錯了。裏面的面積是54平方英尺,高約10英尺。這足以保障他們相對的行動自由,即使在美國最舒適的列車上,他們也不會如此的舒適愜意。

在食品和照明問題解決之後,剩下的就是空氣問題了。很明顯,彈體裏的空氣儲量不足4天。一個人在一小時之內要消耗25加侖空氣裏的所有氧氣。而巴比康和他的兩個同伴,外加兩條他們要帶上去的狗,每24小時一共要消耗600加侖氧氣,也就是7磅左右。所以,彈艙裏必須要更換空氣。可怎麽個更換法呢?很簡單,就是用雷賽和勒尼奧發明的方法。這個法子是米歇爾·阿當在會上討論的時候提出來的。

空氣的主要成分是百分之二十一的氧和百分之七十九的氮。肺部只吸收維持生命不可或缺的氧,會把氮氣排出來,而呼出的氣體中有百分之五的氧將被肺部吸收掉,同樣還要增加幾乎相同體積的碳酸,這是血素氧化後形成的。在這樣密不透風的空間裏,到了一定的時間,所有的氧氣就會被消耗殆盡,取而代之的會是對人體有害的碳酸氣體。要解決這個問題需要做兩件事:一是制造氧氣,二是清除掉呼出的碳酸氣體。說起來兩件事都不難,用氯酸鉀和苛性鉀就可以辦到。氯酸鉀是一種白色結晶狀態的鹽,加熱到四百度時,會釋放出全部所含的氧氣,變成氯化鉀。28磅氯酸鉀可以產生7磅氧,能滿足彈體裏的乘客24小時的用量。

而苛性鉀對碳酸有極強的吸收力,只消把它搖動一下,就能把碳酸吸個幹凈,把它化合成碳酸鉀。因此,只要將這兩種辦法結合起來,就能使腐臭的空氣變成對生命有益的空氣。雷賽和勒尼奧兩位化學家已經通過實驗證明了這一點。但是,到目前為止,在這方面科學界還只是在動物身上做過一些初步的實驗,其科學嚴密性如何,以及對人體產生的效果,也無從曉得。

人們發現梅斯頓長胖了

上面所說的內容就是由米歇爾·阿當在討論重大問題的會議上提出來的。因為不想讓這種人造空氣的可靠性存在任何疑慮,阿當主動表示他要在離開地球之前親自試一試。但是,這個光榮的任務被梅斯頓當仁不讓地搶到了手裏。

“既然不讓我一塊去,”這個勇敢的大炮發明家爭著,“至少也得讓我在炮彈裏住上一個禮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