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65章 工匠的危機

雙修的事需要循序漸進,沒可能一次性提升太多。

時間倒是慢慢推到了1616年的十一月份,遼東地區開始普降大雪。天寒地凍限制了人們的活動,就連‘革命軍’的大部分地盤都開始變得冷清,可在金州不少地方卻依舊熱火朝天。

穿越者到明末要爭霸天下,唯一的辦法就是發揮自己科技的優勢搞大發展,提前進行工業革命。可工業革命兩個重要資源不可或缺——煤和鐵。遼東半島啥都好,要田地有田地,要海運有海運,偏偏就是缺這兩種重要資源。

當年英國人為了煉鐵,把自己家的樹都砍光了。可人家煤礦鐵礦多,工業發展起來便一發不可收拾。可若是‘革命軍’不能獲得足夠的煤鐵,那可就麻煩了。

沒有煤,還能用木材代替一下,畢竟木材也可以當燃料嘛。可這鐵礦就真的是抓瞎了。原材料的約束讓‘革命軍’極其難受,他們只能加強對外進行礦產收購,尤其是從天津和山東購買。

袁輕影溝通鄭貴妃和‘革命軍’的關系後,天津港便開始向旅順運輸貨物。大量船只往來於海面,每艘船都裝載個十幾噸幾十噸的貨物。每天都能有個上百噸物資運過來。大多都是周青峰點名需要的煤鐵。

同樣的,托東廠馬公公的福,給‘革命軍’送來了白蓮教首徐鴻儒。這位教首不但令‘革命軍’高層實力大幅增加,還把白蓮教盤踞山東上百年積累的產業全數送給了‘革命軍’。

徐鴻儒的利用價值完蛋後,範婉兒作為安全部的副部長就前往山東接手白蓮教的各項產業。她是徐鴻儒八個弟子中碩果僅存的三個,原本留守山東的另外兩名師兄師弟只擅長經商,在她的‘勸說’下也乖乖的向‘革命軍’投效。

白蓮教向‘革命軍’提供了上百萬兩白銀,無數的店鋪和產業,以及一套完整的地下網絡。有這套網絡的存在,山東的煤鐵資源也就能為‘革命軍’所用。雖然這年頭物流和開采水平極差,卻好歹讓‘革命軍’鋼鐵廠的煉鐵爐不至於熄火。

可這樣大規模的進口貿易讓‘革命軍’的金融很是危險,白銀的流失非常嚴重。要不是白蓮教貢獻了一大筆款子,內政部的徐冰都要宣布己方破產了。

為了平衡貿易,‘革命軍’的幾個穿越者絞盡腦汁想辦法。他們第一想到的就是去查一查英國當年是怎麽搞對外貿易的——還用查嗎?歷史書和政治書上都寫著呢。‘圈地運動’和‘羊吃人’發展起來的紡織工業。

算了吧,我們上哪裏去弄羊毛啊。搞定羊毛也沒用,還得紡紗呢。那是不是還得弄出珍妮紡紗機?不過搞紡紗其實也不錯喲。

想來想去,周青峰只能在高層會議上定個主意道:“受限於原材料的供應,鋼鐵加工業的發展滯後了。不過千山山脈的木材資源不錯,我們也培訓了大量的木匠,完全可以搞木材加工業。工程部搞出了人力,畜力和水力驅動的木工車床,刨床,鋸床。我們再對這方面投資一下是很有必要的。木材加工業搞得好,畢竟當前發展造船業是缺不了木材的。”

造船?

穿越者頓時議論起來了。

李樹偉首先肯定造船業是絕對要發展的,“我們現在偏安一隅,對外交通全靠船只。可實際上不管海洋捕撈還是對外運輸,我們的船只都不夠用。依靠外購船只效率太慢,花費太高,還是需要我們自己有造船能力。”

史東要煤要鐵,恨不能把目前‘革命軍’掌控的運力提升十倍。他也舉雙手雙腳贊成造船,“我的第二套煉鐵爐就要建成了,這次特意用了一台蒸汽機帶動鼓風,爐溫將大幅升高,冶煉效率能提升好幾倍,唯一缺的就是原材料。”

工程部的趙澤也點頭同意,“我們目前的木匠確實多,尤其是把木工車床等半機械化設備搞定後,加工木材的效率提升幾十上百倍。初級木工都能幹出非常漂亮的活來。只要搞定大型板材和龍骨的加工,我們就可以從一些簡單的船型開始造,逐步提升。”

徐冰也同意,“趁著白蓮教搜刮的白銀還在,造船就造船吧。初步可以投資個三萬兩,開挖船塢,搭建龍門吊,建設廠房,鋪設廠內運輸軌道,培訓員工。不過建好這個場子,只怕得三四個月以後了。”

眾人又看向周青峰,後者說道:“造船廠現在就開始規劃建設,在此之前先上個短平快的項目,弄個木材加工廠練練手吧。我們需要很多家具,營建房屋也少不了加工木料,哪怕造船也需要預先處理木材。”

眾人同意,先建木材加工廠。

這項決議下達後,工程部的趙澤立馬抽調二十名骨幹木匠,外加一百名木匠學徒把加工廠的架子搭起來。桑有深作為老骨幹,這次直接成了加工廠的……首席技術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