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籟的知音(第6/13頁)

這樣就全解決了。真是太完美了。

孝弘收拾了一下,回到了自己的房間。

桌子、椅子、沙發——房間裏只有這麽幾樣東西。直接連接者已經把辦公室裝在了自己的身體裏,房間裏只要有個能躺下睡覺的地方就足夠了。

孝弘從左手護腕裏取出折疊的薄膜顯示器,小心翼翼地把它在桌子上鋪開。

——摩涅莫辛涅,連接開始。

——連接完畢。

摩涅莫辛涅的回答並沒有來自於孝弘的內耳。系統監測到十四英寸的薄膜顯示器已經展開,便自動從聽覺監控方式切換過來,以文字形式表示在薄膜顯示器上。

在需要輸出畫像或者大量文字的場合,薄膜顯示器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方法。過去曾經嘗試過將視覺信息直接投影輸出到視網膜上,但是那種方法太過危險,而且效果也不好,所以還是繼續使用這種可謂原始的薄膜顯示器。

直接連接狀態下的信息接收方法,還有一種是通過埋在護腕裏的針來對皮膚進行壓感刺激,就像讀取盲文一樣。這就是所謂的壓感交互方式。遇到聽音樂會或者觀賞演出的時候,即使是在黑沉沉的觀眾席上,也可以很方便地得到有關資料,更不會因為要聽介紹而幹擾音樂欣賞。不過這種方式能提供的數據量很有限,所以除了上述幾種特殊情況外,很少會有機會使用。

孝弘首先在薄膜顯示器上調出了考耶恩·李的生平經歷。

這個人的生平資料,即使是在最大的人物資料數據庫中檢索,得到的信息也是簡短得可憐。

——李畢業於普賴奧利音樂學院作曲系。曲風傾向古典。對他的畢業課題,學院的評價相當尖刻:“樂曲雖然華麗流暢,但是缺乏內涵,只能算接近於背景音樂之流的樂曲。”似乎是驗證了這個評價,自從畢業以後,李就一直靠搞些不痛不癢的環境音樂勉強糊口。有一次他因為“將往日名曲整合在自己的作品中”而受到著作權協會的指控,當時繆斯也作為證人出席了審判。

孝弘忍不住輕輕嘆了一口氣。人類喜愛音樂已經有數千年了。除了實驗音樂之外,人們所作的曲子或多或少總有些相似的地方,況且環境音樂必須要讓人聽起來心情舒暢,音律和節奏更受限制,這樣到最後就會落得像是剽竊來的一樣。為此被卷入訴訟,只能說他一方面不會鉆營取巧,另一方面也是運氣太差。

——此後,李由於腦部近顳葉腫瘤而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剛剛六十歲就住進了薩克斯紀念醫院,五年後在那裏去世。

在李的生平經歷中,只有一條與繪畫相關的記錄,上面只有這樣一句話:“住院時所畫的《童稚曲》得到布麗奇特·哈伊阿拉絲的高度評價。”

不知怎麽,孝弘忽然覺得真空管從咖啡室送來的咖啡很苦。

“好吧,下一個,摩涅莫辛涅。”

——檢索考耶恩·李所作繪畫《童稚曲》所有相關信息。

——了解。訪問路由器。檢索繪畫工藝數據庫“歐佛洛緒涅”。檢索完畢。六條相關信息。

但是,出現在薄膜顯示器上的評論全都追隨了哈伊阿拉絲的腔調,沒有任何超出亞伯拉罕所說的內容。

“那麽,再下一個。連接薩克斯紀念醫院腦神經科。考耶恩·李的……”

——這幅畫是在繪畫療法的環節中畫的。既然是療法,那麽在病歷或者別的什麽地方應該保存了醫生的看法吧……

——了解。探測薩克斯紀念醫院的網絡路由。訪問路由器。檢索薩克斯紀念醫院腦神經科的公開記錄。檢索完成。一條相關信息。

這次的文件內容好像很復雜,孝弘不禁伸手摸了摸自己的下巴。

繪畫療法醫師會診意見

在考耶恩·李的繪畫中,可以看到具有運用大量線條的過度修飾傾向,並且充斥著毫無脈絡的點與線,明顯具有不加抑制釋放沖動的行為特征。

但奇怪的是,考耶恩·李的病症不應該表現出這樣的特征。由顳葉腫瘤引起的無法自控的病症尚不足以導致無法感知周圍環境的異常狀態。因此,會診醫師試圖進一步分析考耶恩·李繪制此種破壞性繪畫的真實原因。

首先,導致繪制此種抽象畫的病症,通常是由視覺中樞的認知能力下降導致。捕捉具體物體能力的喪失會導致把握現實能力的下降,患者的畫作便會從現實主義向非現實主義甚至抽象主義風格轉變。但針對李的進一步測試表明,他既可以準確說出每一個物體的名稱,也可以正確指認醫生所點名的物體,因此,考耶恩·李的認知能力應該沒有問題。

第二種可能,是由於神經傳導物質多巴胺增加導致患者情緒急躁,從而繪制出這樣一幅畫作,而多巴胺增加的原因可能是由於抽動-穢語綜合征、神經性梅毒,或者L-多巴系麻醉品攝入過量。但是,觀察表明,他在作畫時沒有任何狂躁不安的表現。從外表上看,李似乎是在以一種真摯的感情作畫。因此,上面的推斷不能成立。而且,當對他投入抑制多巴胺生成的藥劑令其自由書寫的時候,會發現他表現出寫字過小症,而該症狀嚴重程度與健康機體的反應相同,屬於正常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