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 記

很高興看到本書終於出版了。本書開始動筆大概是在2015年的1月底或者2月初,初稿在2015年5月2日完成,隨後立刻投給了科幻世界雜志社。那個時候,這個故事還只是一個十一萬字的長中篇。2015年11月,科幻世界決定要在雜志增刊上發表,但那時我已經把後半部擴寫了一大半,於是又幾經周折,終於在2016年2月得到本書決定作為長篇小說直接出版的消息,後面又是幾經修改,以及漫長而又沒有著落感的等待,直到今天。這種沒有把握的感覺對一個新人作者來說幾乎是致命的,可以說從開始寫到最終可以跟大家見面,糾結就自始至終纏繞在本書內外的故事裏。這是我第一部小說,也是我第一個真正意義上完成的故事。這個故事中的某些碎片漂在腦海裏已經很長的時間了,幾年,甚至更久。進入某個昏暗電梯間時的閃念,或者某個帶著熟悉香水味的陌生人從身邊走過,或者因為陰天,這些念頭不知不覺間雜亂無章地沉積在池塘裏,直到在某個合適的時候,被一條冒失的鯰魚攪了起來。我很慶幸自己得到了這個機會。本書的動筆就是這樣一個毫無準備的機緣,對此我永遠充滿感激。現在回想起來,這次寫作的經歷非常難以描述。一開始的時候我完全手足無措,故事似乎就在腦袋裏,但我對把故事描述出來的最基本的技術一無所知,比如如何記錄一段對話,如何描寫一個動作,甚至如何正確使用標點符號,等等。故事進入中段之後,整個過程變得不同了,所有的人物已經完全活了過來。他們任性地生活著,任性地出現和消失在那個世界裏,並對故事的發展做著完全自我的選擇,有的時候甚至我自己也無法猜到他們這麽做的原因,直到再後面的某個地方,“扣子”被他們自己揭開。這個過程,與其說是我在編一個故事,倒不如說是我經歷了一次充滿驚喜的發現之旅。本書後面三分之二的內容幾乎都是在這種狀態下完成的。於是寫作的過程充滿了艱辛。在最初的一兩個月裏,我每天的習慣是白天去圖書館從一早寫到下午,晚上再去咖啡館寫到十點。後來,大概是從“崇明農場化肥倉庫”這一段開始,在咖啡館關門後,我會再去旁邊的酒吧寫到兩點打烊。然而即便這樣,很多時候楊進開們還是會在頭腦裏繼續興奮地生活著,直到黎明降臨。那段時間我壓力很大,睡眠很差(當然不完全是因為寫作),每天抽很多雪茄,晚上則會喝一到兩瓶啤酒。我不得不堅持讓自己每天跑三公裏,隔幾天就扔下電腦徹底休息一下。我的家人付出了很多,我對他們虧欠了很多。所以總的說來,我很享受寫作,但卻並不非常享受作為作家的生活。在這個過程裏,非常感謝科幻世界雜志社幾位編輯對本書的大力支持。作為一名初次涉足創作的超純新人,能由科幻世界出版這本書,我感到無比榮幸。在科幻世界出版一本書是我從初二以來的人生夢想之一,但在本書動筆的時候我就預料到,針對這個故事的討論也許會非常坎坷。從楊進開必需的情色作家背景、很多主要人物涉及的敏感公職身份,到故事本身,以及科幻元素在這個偵探懸疑故事中的表現形式,而且很多地方並不符合“傳統意義上的科幻小說”的定義。這部充滿各種不確定性的小說最終可以見到大家,離不開科幻世界和出版社多位編輯的奮力推動,由衷地感謝。幸運的是,我似乎慢慢找到了比較適合我、比較可以平衡生活各方面的寫作習慣。一直到現在,如果沒有其他安排的話,我每晚依舊會抽出三個小時待在咖啡館裏,工作一個小時,剩下的時間留給寫作。目前“楊進開探案”第二部的故事即將完成初稿了。從一開始我就知道,楊進開的故事應該是一個系列故事,是一個關於上海,關於我們生活著的現在,關於我們每天都可以迎面遇見的普通人的故事。它站立的位置一定是每個人每天的日常,但它眼望的方向永遠是最遠的遠方。科學,尤其是基礎科學的最前沿,一直是我永遠著迷的地方,那是真正的未來,一切真正的意義只能存在於那裏。可惜那個地方發生的事情,已經遠遠超過我個人的頭腦的最大想象,相信除了極少數真正的天才之外,對於其他人來說,那裏的一切都已經類似於大爆炸之前的宇宙,所有的理解和邏輯都消失了,完全不可認知。我曾經試圖從科普讀物裏理解狹義相對論、廣義相對論,但量子力學和弦論讓我徹底失去了嘗試理解的勇氣。延遲選擇波函數塌縮十一維空間……你們在逗我嗎?三十歲那年我列給自己的下一段人生目標裏,曾經包括用十年的時間學習理解量子力學,幸好後來被我理智地劃去了(當然這不是唯一被劃掉的部分,原來那個表太長,以至於不像是三十歲而像是三百歲時的目標,我需要過好幾輩子才真正有可能把那上面的事項全部完成),否則這必將預示一個悲慘困惑傷感的人生。我決定接受這是我進入科學領域的極限,然後把時間踏實地留在我真正可以理解的不會因為觀察而崩潰的世界裏。但這顯然不是楊進開的選擇,或者說,這不是楊進開所在世界的選擇。他將身不由己地(就像我們每一個人),作為一個真正只有一般科學素養的普通人代表、一個把全上海一千五百萬各色男人攪在一起再平均一切擠出來的樣板,從拖鞋、便利店和早晨八點的地鐵四號線這些純世俗的生活,卷入到一個又一個與人類最前沿科學相關的懸疑事件裏。這就是楊進開探案系列所要講的故事。這也必將是最大的現實,因為那裏發生的一切都必將從根本上影響每一個人。當然,會以一種完全沒有戲劇性的、巨大的、壓倒性的方式。科學不是人類的選擇,宇宙的意義和人類無關。感謝蔡文賦小姐,陳蒙先生提供生活。感謝張芳醫生、尚丹丹教授、鐘怡律師和蔣晨曦律師的幫助。感謝直總。感謝莊玉輝師姐。Special thanks to Art, for opening the window.獻給我的家人。楊 林2016年9月20日於上海某咖啡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