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第4/6頁)

科技界對此判決失望透頂。這些偉大的發明家催生了全世界數萬億市場,報酬卻僅相當於全美職業棒球聯盟球員的年薪。許多科學家推測,此判決之後,日本的國際競爭力將大幅衰退。在科技實力直接決定國力的時代,科學技術人員遭如此冷遇,國家談何發展?用不了多久,日本就會被中國、韓國和印度趕超。

“人類文明要是毀滅就好了。”研人的父親冷笑說,“能夠復興科學文明的只有理科。文科那幫家夥永遠只會誇誇其談。”

研人長大成人後,漸漸理解了父親話中的道理。念本科的四年中,研人忙得焦頭爛額,好不容易才能抽出時間參加英語社團。與此相反,文科生連課都不去上,整日吃喝玩樂,至少研人是這麽覺得的。但這幫家夥畢業後,竟能掙到五千萬日元年薪,這樣的反差令研人難以接受。這個社會似乎黑白顛倒了,流汗勞作的人,反而沒有吃喝玩樂的人掙得多。不過,這個想法又令研人很不舒服——他發現自己繼承了父親的乖僻性格,就像與生俱來的基因一樣,他想擺脫卻無論如何也擺脫不了。

錦糸町的車站前,研人將凍僵的雙手插入羽絨服口袋,忽然想起了父親生前的一個謎。

“既然你這麽討厭自己的工作,辭職不幹不就得了?”研人曾對酒後絮叨不已的父親說。

父親聞言答道:“但我不能停止研究啊。”

“為什麽?”

“從事研究工作後,你就會明白。”父親說,臉上露出了少見的幸福微笑。

那微笑是怎麽回事?它反映出父親怎樣的內心呢?盡管研人自己也開始了研究工作,但還是沒找到答案。多年的研究生活只讓他明白一件事:理科生生存不易。

人流湧出車站閘機口。研人將方才的種種思慮拋諸腦後,在車站大廳上下車的乘客中搜索那張熟悉的面龐。不久,一個人朝他走來,向他舉起手。

研人穿過人群,朝菅井走去。

“讓您專程跑一趟,真不好意思。”

正值壯年的報紙記者沒打領帶,毛衣外套著夾克和大衣。他從眼鏡背後看著研人,笑道:“你一個人住,很少好好吃一頓吧!肉、魚、中國菜、東南亞菜,你喜歡哪一種?”

研人在吃方面從不講究,他選擇了最簡單的食物:“吃肉吧。”

“好。”菅井望著站前環形交叉路周圍的建築群,“那就吃烤羊肉吧。”說著,他邁出了步子。

研人被領到一家小酒館風格的餐館。館子裏有隔間,每個隔間僅容數人圍桌而坐。兩人相對而坐,點了烤羊肉自助餐。

他們喝著大杯啤酒,吃著羊肉,有一搭沒一搭地聊了會兒研人的父親誠治,最後菅井主動觸及了正題。

“上次你提到了《海斯曼報告》……”

“是的。”研人探出身,“我看到父親的實驗筆記裏用英文寫著《海斯曼報告》,想弄明白那是什麽東西。”

“實驗筆記?裏面只寫了這個?”

“還有‘第五節’,《海斯曼報告》第五節。”

“嗯。我也只是模模糊糊地記得,那個報告有五節。”菅井翻眼思考著,“我之前說過,這是美國智庫提交的報告吧?”

“說過。我覺得可能同父親的專業病毒學有關。”

“也涉及病毒學方面吧。”菅井的視線落回到研人身上,“簡單地說,《海斯曼報告》是關於人類滅絕可能性的研究。”

研人不禁瞪大眼睛看著報紙記者:“人類……滅絕?”

“不錯。研人你這代人或許沒有切身體會。這份報告是大概三十年前提出的,當時美國和蘇聯對立,雙方擁有大量核武器,戰爭一觸即發。全世界都擔心核戰爭一旦爆發,人類就會滅絕。”

“大家真的這麽擔心?”

“嗯,那是冷戰時代。古巴導彈危機將世界推到了核戰爭爆發的邊緣。”

研人驚駭不已,這聽上去就像科幻小說。

“開發核武器的物理學家預測到全面核戰爆發的危險,設置了‘末日時鐘’,也就是人類滅絕的倒計時。氫彈試驗成功時,時鐘的分針被撥近到午夜零點,也就是人類滅絕時刻的兩分鐘之前。不過幸運的是,後來蘇聯解體了,分針也被撥離了。”

服務員來收空盤子,菅井又點了杯啤酒,繼續道:“在這樣的形勢下,美國白宮開始對人類滅絕的問題進行研究,以期找出原因並采取相應的對策加以預防。智庫中的學者約瑟夫·海斯曼羅列了將來可能導致人類滅絕的原因,總結在報告中。這就是《海斯曼報告》。”

“為什麽父親會對這種事情感興趣?”

“剛才經你一提,我也想起來了,那份報告也許跟你父親的專業有關。報告裏是不是有病毒感染之類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