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記(第3/3頁)

許多讀者,還有評論家匆忙得出結論,說我從一開始就計劃了一個三部曲。說實話,我沒有。但現在我明白,這是一個極好的主意,並且金特正是完成這項工作的人選:他擁有航天器和太空的所有背景知識,足以應付拉瑪人的再次出現。

我立即勾勒出盡可能多的情節,正像我寫《搖籃》的大綱時那樣,在相當短的時間裏,《拉瑪二號》便誕生了。《拉瑪的花園》和《拉瑪飛船揭秘》也將在1989年—1991年間成書。

所以金特·李再次越過大洋與斯裏蘭卡的小山坡上的我頻頻聯絡,討論不休;郵差也不斷地報怨大量的稿件使他的自行車不堪重負。然而這期間,技術也使我們的洲際運作加快了速度。傳真機現在使得我們幾乎能隨時交換看法。這較之寫《2001年》時我與彼得·海阿姆斯靠郵件聯絡方便多了。

這種長距離的合作還有一點值得稱道:如果人們離得太近,合著者可能在瑣事上浪費大量的時間。一個人寫作則可為自己的懶惰找到無窮無盡的借口,而兩個人,至少可以意志堅定。

不過,人們往往沒法知道一個作家對他的工作到底有多少付出,即使鼾聲如雷,但他也許仍然下意識地在努力。我和金特都深知這一點,我們廣泛地涉獵文學、科學、藝術、歷史,所獲得的經驗都會在寫故事時派上用場。

例如,在寫作《拉瑪2號》時,金特愛上了阿基坦的艾莉諾,我只好巧妙地勸他扔下那些描寫她瘋狂的冒險生涯、使他醉心的文字。

當然,我從金特那裏知道了許多在學校從未學過的法國和英國的歷史。在艾莉諾太後當著軍隊的面,斥責她兒子——勇猛好武的“獅心王”理查德,說他沒有成為一位頭戴王冠的英雄時,這肯定是不列顛軍事史上最有意思的場面。

唉,我們拿輕松灑脫的科耐恩毫無辦法,他常當教父,而不是父親……絕對不像金特,在《拉瑪2號》快要結束時,金特的第五個兒子降生了。

然而,你將遇到金特最心愛的創造物,正在誕生的錫耶納的米迦勒。我相信有一天,你將再次與他相逢,在那些書裏,金特將獨自署名,絕少我的幫助和妨礙。

當我寫下這些文字時,我倆4本書的合作已走過了一半的路程。雖然我想我們知道緊接著將會發生些什麽事——但我也相信,拉瑪裏一定藏有許多出人意料的神秘……

【-全書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