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紀元

回 歸

先行者知道,他現在是全宇宙中唯一的人了。

他是在飛船越過冥王星時知道的,從這裏看去,太陽是一個暗淡的星星,同30年前他飛出太陽系時沒有兩樣,但飛船計算機剛剛進行的視行差測量告訴他,冥王星的軌道外移了許多,由此可以計算出太陽比他起程時損失了4.74%的質量,由此又可推論出另外一個使他的心先是顫抖然後冰凍的結論。

那事已經發生過了。

其實,在他起程時人類已經知道那事要發生了,通過發射上萬個穿過太陽的探測器,天體物理學家們確定了太陽將要發生一次短暫的能量閃爍,並損失大約5%的質量。

如果太陽有記憶,它不會對此感到不安,在那幾十億年的漫長生涯中,它曾經歷過比這大得多的劇變,當它從星雲的旋渦中誕生時,它的生命的劇變是以毫秒為單位的,在那輝煌的一刻,引力的坍縮使核聚變的火焰照亮星雲混沌的黑暗……它知道自己的生命是一個過程,盡管現在處於這個過程中最穩定的時期,偶然的、小小的突變總是免不了的,就像平靜的水面上不時有一個小氣泡浮起並破裂。能量和質量的損失算不了什麽,它還是它,一顆中等大小,視星等為

-26.8的恒星。甚至太陽系的其他部分也不會受到太大的影響,水星可能被熔化,金星稠密的大氣將被剝離,再往外圍的行星所受的影響就更小了,火星顏色可能由於表面的熔化而由紅變黑,地球嘛,只不過表面溫度升高至4000℃,這可能會持續100小時左右,海洋肯定會蒸發,各大陸表面巖石也會熔化一層,但僅此而已。以後,太陽又將很快恢復原狀,但由於質量的損失,各行星的軌道會稍微後移,這影響就更小了,比如地球,氣溫可能稍稍下降,平均降到零下110℃左右,這有助於熔化的表面重新凝結,並使水和大氣多少保留一些。

那時人們常談起一個笑話,說的是一個人同上帝的對話:上帝啊,一萬年對你是多麽短啊!上帝說:就一秒鐘;上帝啊,一億元對你是多麽少啊!上帝說:就一分錢;上帝啊,給我一分錢吧!上帝說:請等一秒鐘。

現在,太陽讓人類等了“一秒鐘”:預測能量閃爍的時間是在18000年之後。這對太陽來說確實只是一秒鐘,但卻可以使目前活在地球上的人類對“一秒鐘”後發生的事采取一種超然的態度,甚至當作一種哲學理念。影響不是沒有的,人類文化一天天變得玩世不恭起來,但人類至少還有四五百代的時間可以從容地想想逃生的辦法。

兩個世紀以後,人類采取了第一個行動:發射了一艘恒星際飛船,在周圍100光年以內尋找帶有可移民行星的恒星,飛船被命名為方舟號,這批宇航員都被稱為先行者。

方舟號掠過了60顆恒星,也是掠過了60個煉獄。其只有一顆恒星有一顆衛星,那是一滴直徑8000公裏的處於白熾狀態的鐵水,因其液態,在運行中不斷地改變著形狀……方舟號此行唯一的成果,就是進一步證明了人類的孤獨。

方舟號航行了23年時間,但這是“方舟時間”,由於飛船已接近光速行駛,地球時間已過了25000年。

本來方舟號是可以按預定時間返回的。

由於在接近光速時無法同地球通信,必須把速度降至光速的一半以下,這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和時間。所以,方舟號一般每月減速一次,接收地球發來的信息,而當它下一次減速時,收到的已是地球100多年後發出的信息了。方舟號和地球的時間,就像從高倍瞄準鏡中看目標一樣,瞄準鏡稍微移動一下,鏡中的目標就跨越了巨大的距離。方舟號收到的最後一條信息是在“方舟時間”自起航13年,地球時間自起航17000年時從地球發出的,方舟號一個月後再次減速,發現地球方向已寂靜無聲了。10000多年前對太陽的計算可能稍有誤差,在方舟號這一個月,地球這100多年間,那事發生了。

方舟號真成了一艘方舟,但已是一艘只有諾亞一人的方舟。其他的7名先行者,有4名死於一顆在飛船4光年處突然爆發的新星的輻射,2人死於疾病,1人(是男人)在最後一次減速通信時,聽著地球方向的寂靜開槍自殺了。

以後,這唯一的先行者曾使方舟號保持在可通信速度很長時間,後來他把飛船加速到光速,心中那微弱的希望之火又使他很快把度降下來聆聽,由於減速越來越頻繁,回歸的行程拖長了。

寂靜仍持續著。

方舟號在地球時間起程25000千年後回到太陽系,比預定的時間晚了9000年。

紀念碑

穿過冥王星軌道後,方舟號繼續飛向太陽系深處,對於一艘恒星際飛船來說,在太陽系中的航行如同海輪行駛在港灣中。太陽很快大了亮了,先行者曾從望遠鏡中看了一眼木星,發現這顆大行星的表面已面目全非,大紅斑不見了,風暴紋似乎更加混亂。他沒再關注別的行星,徑直飛向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