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0章 面對玻璃珠吧(第2/2頁)

一批,兩批,三批……

一個月內,玻璃制造廠,進行了十二次燒制。

六月初這一天,經過一個月的反復嘗試,第一批被王旭認定為合格的產品,終於出現在了他手中。

那是一千顆指甲蓋大小的玻璃珠,外表跟小時候的彈珠相似,晶瑩剔透,宛如水晶。

在沒有見過玻璃,不知道玻璃是什麽的古代,王旭說這是天然水晶,是寶石,又有誰敢說不是。

“單純的制作玻璃珠,我的工廠一月之間,起碼能制造出十萬顆。只是物以稀為貴,而且也為了避免樹大招風,每月玻璃珠的流出,一定要控制在一萬顆上下,才能越發的讓人覺得珍貴,也不至於太過顯眼。”

王旭是從現代來的,知道什麽叫饑餓營銷,也知道什麽叫自我保護。

市面上,珍珠一直是緊銷貨,素有東珠不如西珠,西珠不如南珠的說法。

公認的,浙江府的珍珠最好,一顆葡萄大小,產自浙江府的白玉珍珠,起碼能賣三百兩銀子。

鎮上的裏正夫人,就有一串白玉珍珠,由32顆組成,品相不算太好,可當年入手的時候,也花了八千兩白銀,一直是裏正夫人的心頭肉,只有祭祖的時候才舍得戴出來。

從品相看,珍珠還不如玻璃珠,現代人不覺得玻璃珠美,不過是玻璃珠太常見了,實際上在玻璃珠剛出現的時候,玻璃珠的價值就跟寶石等價。

這麽好的東西,王旭覺得定價一百兩一顆,實在是太親民了。

不行不行,怎麽能這麽便宜,五百兩不能再少了,再少,顯不出玻璃珠的珍貴來。

為了驗證玻璃珠的價值,王旭挑選了十二顆玻璃珠,串成手串,又制造了一個由金絲木打造的盒子,決定往縣裏走一趟。

溧陽縣雖然不大,卻與交州接壤,過往的行商不在少數。

從這些人身上,不難試出玻璃珠的價值,要是在這裏能一炮而紅,想來在江南的其他地方,玻璃珠也會讓人趨之若附。

玻璃珠的成本近乎於無,售價五百兩一顆,幾乎全是賺的。

一個月放出一萬顆,便是五百萬兩白銀的收入,一年就是五千萬兩。

這還是因為王家規格小,怕搞大了不好收場,要不然玻璃廠全力運作,一個月能生產十萬顆玻璃珠,不用擴大規模,也能一年穩賺五億兩白銀。

畢竟,五百兩一顆的玻璃珠,能買得起的大有人在。

天南海北的散出去,放眼九州天下,一年百萬顆玻璃珠,恐怕連個浪花都掀不起來。

不過在眼下嘛,一年十萬顆玻璃珠,絕對不能再多了。

十萬顆玻璃珠,便是五千萬兩白銀的大生意,雖然會讓人眼紅,以王家的名聲跟靠山,還能勉強護住。

再高,恐怕裏面蘊含的利益,就是薛牧山都要為之動容,圍觀的巨鱷們,絕對能將王家撕碎。

畢竟,朝廷一年的賦稅,也不過六百億兩白銀,能拿出上億兩白銀的,都可以被稱為大家族了,放在一府之地也是拔尖的。

勢力沒有擴大之前,王家的生意決不能再大,不然是禍非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