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8章 名利居(第2/2頁)

在座的有一個算一個,不是文人便是士紳,沒有一個目不識丁。

眼見這篇詩詞,只差一丈便能鎮國,有人驚呼道:“這是誰寫的詩,名利居難道來大儒了?”

“不是大儒,是一個年輕人,看上去好年輕啊,他有二十歲沒有?”

“十七八的年級,有如此詩才,這種人我們揚州沒有吧?”

“誰說沒有,難道你們忘了幾年前,被薛大儒帶在身邊少年了嗎,那個少年可是春風得意,十幾歲的年級,就寫下過好幾首鎮府詩的人啊!”

“對,我記得那人,那個少年叫王旭,這幾年沒了他的消息,眼下這個寫詩的人不會就是他吧?”

伴隨著周圍的議論聲,金光慢慢收斂,化為一頁金書留在了桌子上。

王旭目光中帶著笑意,這篇詩文,預示著他的回歸,也預示著他的履歷上,又將再添一筆。

履歷,說有用也有用,說沒用也沒用。

平常你不會用到它,但是在評定大儒,或者修史的時候,這就必不可少了。

假如王旭跟其他人,一起評定大儒,對方的詩文數量與質量不及他,二選一,他成大儒的可能性就比對方更大。

同樣,寫出的高質量詩文多了,被人記住的可能性也更多,要是他身上有幾十篇這種詩文,能夠裝訂出一本王旭詩集來,別說他幾年不出現,就是幾十年不露面,別人也不敢否定他的才華。

這幾年,王旭稍微低調些,就被人在暗地裏說江郎才盡,還不是因為他拿得出手的詩文太少,無法證明他是個文豪,而不是曇花一現的過客。

“敢問公子,您如何稱呼?”

名利居的掌櫃,小跑著從樓上下來,拉著王旭寒虛問暖。

王旭微微一笑,對著周圍人拱手道:“小生王旭,字續之,見過諸位了。”

“王續之,可是寫出,世人只道黃金貴,不問天公買少年的王續之?”

一名讀書人站起來,向著王旭詢問道。

王旭聽了,微微點頭,一笑而過。

書生沒等再說什麽,一位士紳又站了起來,繼續道:“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這首詩呢?”

“也是……”王旭謙虛的拱了拱手,算是對大家的問候。

“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春去花還在,人來鳥不驚,這首詩是不是你的作品?”

聽到還有人問,王旭繼續點頭,這首詩是他在江南所做,老師帶著他去訪友,見到了一名畫道宗師。

宗師畫出一幅山水畫,讓王旭即興作詩,王旭便抄來了這一首。

“果然!”

聽到王旭的對答,周圍士紳恍然大悟,看向他的目光就不同了。

鎮州詩,放在進士身上都是亮點,王旭連舉人都不是,能做出鎮州詩來,就跟中學生研究高等數學一樣。

可想而知,用不了一天,揚州府的士林中人,就會知道他來的消息。

當然了,這也是王旭想要的,他還等著揚州府的讀書人,幫他傳播名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