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軍事重地

成功告訴海歌,冰堡建築群主要就集中在這一地區,另外在阿拉斯加以及西伯利亞等地也有少量分布,但那些地方的數量極少,就算有,也屬於是在北極大陸的早期建築。當北極圈內已人滿為患,房屋主人們出於安全考慮,開始紛紛往格陵蘭島搬遷,哪怕這兒是第三次世界大戰的主戰區,也嚇不退他們。

“第三次世界大戰?!”

北極戰爭,竟被冠以了如此具有時代標志性的名稱,海歌打了個冷顫。

關於地球上波及全球範圍的一戰與二戰,總有各種史料記載可查。同時各類描寫那種時期故事的文藝作品層出不窮,幾乎每一部都能引人入勝。

海歌知道,那是不同國家結成聯盟後,彼此間進行的戰爭,所以給稱為“世界大戰”,可這所謂的“三戰”,交戰雙方還存在國家的概念嗎?恐怕已徹底演變為社會兩大對立階層爭奪生存權的末世決戰了吧?

從全景角度俯瞰冰堡建築區以及它四周的建築布局,看得出沒有一棟房屋是隨意找地方搭建的。那裏明顯經過了周密規劃,按照管理者的意圖,開辟出了一片具有綜合使用功能的大型區域,整體呈現出規則的六角形。

成功說,這是地球聯合政府的新創舉,他們用軍事布陣方案設置民居,將格陵蘭島以北的廣大平原全部劃成了軍管區。

財富階層的住所全部安置在軍管區正中,六角形的六個角便是部署軍事防禦力量的核心據點。每兩個據點之間拉起戒備森嚴的防線,民兵團就算要來搶奪武器與糧食,也得先過與軍隊正面交鋒這一關。民居區給六大軍事據點防衛得固若金湯,有錢人只要不走出軍管範圍,基本都可以安枕無憂。

海歌問:“那麽如果民兵團向冰堡區發射導彈呢?萬一政府軍沒能成功攔截,高高在上的富人不就得被一網打盡?”

成功回答:“當然有那個可能性,只是以目前的局勢分析,可能性非常小。你看見冰堡屋頂閃爍的金光了嗎?那些正是隱藏的雷達防禦系統。它們不僅具有偵測功能,還能發射一顆禿鷲BE-3型攔截導彈,目標命中率高達90%,任何飛行高度在40千米內的彈道導彈,都可能敗在禿鷲的利喙下。”

“政府軍的防禦型導彈系統,安裝進了民用住宅?難怪散落在格陵蘭島平原外的冰堡也非要往這兒擠呢!”海歌鄙夷地說。

成功說:“其實冰堡已不能被單純看作是民宅了,它們占據著最為有利的軍事位置,就象是聯合政府在北極安插的一把利劍。在每一座冰堡頂安裝這種最先進的雷達系統,正符合軍隊全方位戰略部署的要求。再說了,聯合政府的官員以及軍隊的高級長官,不全住在冰堡裏嗎?所以說北半球的可怕旱災,徹底改變了人類社會的政治經濟結構,政府與上流社會融為一體,共同對付反抗他們的平民,說明無論多麽強大的星球文明,在天災面前也是不堪一擊的。”

北極大陸雖然長期被夜的黑暗籠罩,炮火強光卻能照亮大部分角落。格陵蘭島北部平原上的六角軍事重地,每一處都異常忙碌。能不時見到各類坦克裝甲與軍用車輛從兩邊積雪的道路通過,履帶或車輪在雪地裏拉出長長的車轍,那暗灰色的痕跡,象從地下滲出的黑血。還有列成方陣的陸軍士兵在軍營裏進進出出,海歌甚至能聽見整齊的軍靴踩雪時發出的“咯吱”聲。

一幕幕場景如此鮮活,海歌又生出了疑問:“成功,這都已經是22世紀末了,人類投入進戰爭的武器,應該早就發展到更高層次了吧?比如激光武器。可怎麽看起來,還和二百年前差不多呀?”

成功說:“先生的觀察可真細致,這一點我正打算告訴您呢。人類的激光武器,其實早在百年前就發展得非常完善了,但等真爆發了大戰,交戰雙方卻誰也不敢拿出來用。他們甚至達成妥協協議,無論戰爭進程如何,也只能采用老式傳統武器,絕不動用激光。”

“這是為什麽?”海歌大惑不解。

他相信政府軍做出如此大的讓步,絕不可能是為民兵著想,為避免讓他們的敵人傷亡慘重。那些惡毒的混蛋,肯定巴不得一顆原子彈投過去就將窮人消滅幹凈呢!

成功答道:“太陽災變發生後,首當其沖受到影響的就是地球的大氣層,無可避免的,影響就波及到了電離層。電離層是地球上短波通訊的傳播媒介,出現問題,就意味地球世界所有的通訊中斷,輪船停止航行,飛機也在空中撞成一團。而從生活角度說,人們可能連電燈都用不上了。為盡量保證電離層完好,地球的太空物理學家們不停在對大氣空洞修修補補。他們大多是善良的人,無法遏制戰爭,就只能在活著的時候,盡量用綿薄之力為地球治療創傷。出於安全考慮,政府軍確實不再實施空中打擊手段,在科學界的不斷施壓下,也同意了放棄在戰鬥中使用可能對電離層進一步產生破壞作用的激光武器。當然,了解清楚了地球目前的處境有多危險後,聯合政府不得不承認,這是一項非常正確的妥協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