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致命武器

當然海歌也明白,就算政府軍在戰場上占據著優勢,也沒人能保證他們是最後的勝者。世界始終處於變動中,今日的優勢,很有可能就會導致明日的劣勢,只要地球還沒咽下最後一口氣,變化就隨時可能發生。

如成功所說,政府軍雖然依靠上流階層獲得強大的財力支持,因此有條件打造比民兵裝備高級得多的大殺傷性武器,民兵的軍隊規模卻遠超出政府軍數倍。

從戰鬥動機上看,無產者聯盟也更得人心。從災變發生到現在,他們所捍衛的已遠不止是單純的生存權。誰說為了保命,就一定得對社會財富的擁有者卑躬屈膝,唯命是從?他們不惜為之付出生命代價的還有尊嚴,還有自由。太陽災變摧毀了人們平靜的生活,卻無法摧毀他們維護正義的精神。

海歌激烈地思考著,注意力放在了交戰雙方所用的武器上。從全景圖中,他可以輕易調出軍工廠,以及存放成品武器的武器庫的畫面。

政府軍的軍工廠內外,場面繁忙而熱烈,隨處可見打造兵器的工人與他們手頭的活計。

流動的生產線上,找不到戰鬥機或者核潛艇的零部件,所有武器的設計與制造,都只圍繞陸戰進行。

離軍工廠一千米處,探照燈照亮的一片寬廣的草坪上,停放著幾輛剛出廠的,外觀給刷成雪白的履帶式步兵裝甲戰車。

成功介紹說,那種戰車的原形是美國AIFV裝甲步兵戰車,車體采用鋁合金焊接結構,披掛間隙裝甲鋼。別看現在的AIFV外部形象變化不大,內部其實已煥然一新。它的時代先進性,首先就體現在發動機的飛躍性改良上:過去那種6缸V形水冷渦輪增壓柴油機,已換成了輕巧的,推動力大得驚人的氫氧發動機。

軍界人士成功將火箭推進系統所用的發動機安裝進軍用裝甲車,一下就將裝甲車的運動功率提高了數百倍。所以盡管新型AIFV看上去仍是老樣子,實際公路極限速度已由原來的61公裏/小時提升到了300公裏/小時,爬坡度可達80%,重量卻從13.7噸下降為6噸。

海歌看著插在裝甲車上的武器問:“那是機關炮嗎?”

成功回答:“過去是厄利空25毫米的KBA-B02機關炮,但那種機關炮早就叫世紀末的軍事科學技術甩去了一邊。現在裝甲車上架設的,是名叫‘長矛’的近程全天候地地戰術導彈,可發射當量為1000噸的核彈頭。另外它也能發射神經毒氣彈頭,最遠能命中200公裏以外的目標。”

“核彈頭,還有神經毒氣!”海歌聽得不寒而栗。哪怕政府軍放棄了最最先進的激光武器,這些“古代”武器也依舊能大規模剿殺平民!

再“參觀”下去,除了陸地機甲與大規模殺傷性武器,軍械儲備庫竟然也擺滿了非電控的冷兵器,比如刀劍、石弩等,甚至還有能旋掉人頭的血滴子!

“這些東西,難道政府軍也會用在戰場上?”海歌看得迷惑,就不知那些人為何還要在高能武器裏添加這類沒用的“玩具”。

成功的回答很容易理解:就算是傳統的殺傷性電控武器,也會受到通訊網絡以及惡劣自然環境的制約。萬一高射炮啞了,導彈系統癱瘓了,槍膛裏的子彈也打光了,能用來做最後抵抗的,依然是那些原始人的發明。

“原始人的發明……”海歌重復成功的話,自然而然就聯想到了格陵蘭島南面的民兵陣營。

人類社會是極為復雜的組合體,不管多麽發達的大腦,也難以猜出一旦出現巨大的社會變故,人類科技發展潮流將往何處轉向。此時的北極大陸,就是對人們各種推測最好的驗證。

上流社會一方的武器精良,糧草充沛不假,但統治者可不敢親自跑上前線與民兵團面對面硬碰。民兵在他們眼裏,就好比從北方荒野席卷而來的蝗蟲,密集地遮蔽北極夜空,無論想出怎樣極端的打擊方式,也無法從根本上滅除,那片黑雲只是在不斷擴大,從未見到消散的跡象。

而政府軍雇傭的戰鬥兵,大多來自受壓迫的貧困階層,於是軍隊招募成為了上流社會的致命傷,民兵團總能利用各種招募漏洞,將奸細送進政府軍軍管區,甚至潛入富人居住的冰堡,實施刺殺與搶掠。奸細的危害遠大於導彈或高射炮,政府軍防不勝防,以至聯合政府開立的軍工廠總有三分之一的生產力量是在為無產者聯盟“服務”。冰堡的雷達防禦系統,也抵擋不住從地下鉆上來的“老鼠”,因此經常損失慘重。

等看到無產者聯盟武器庫裏的裝備,海歌大感好笑。那裏也陳列出各類戰車與遠程攻擊武器,幾乎就是政府軍武器庫的復制,當然在數量與規模上,要小許多。

再者,民兵從操練到軍隊規範化管理,也遠不及政府軍,用一盤散沙來形容他們並不過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