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教授(第2/4頁)

“嚴格地從科學邏輯上講,是的,教授,我相信這是可能的。我們知道巨齒鯊的主要食物來源——鯨魚——在上一個冰期仍大量存在,因此食物不成問題。至於低溫對生物的影響,從大型鯊魚的內臟解剖結果來看,比如大白鯊,它們的體內就像個內部加熱的工廠一樣。巨齒鯊肌肉的運動可以將溫熱的血液引流至它的四肢,這種特性叫作巨溫性,能夠使它們適應哪怕是最寒冷的溫度。”

“問題是——到底發生了什麽?很顯然,那個時候大量生物都滅絕掉了。以我的觀點看,巨齒鯊3億年的統治期終止於逆戟鯨的崛起。這種逆戟鯨的鯨群足有20至40頭成年鯨魚,足以毀掉依賴於淺海環境的幼年巨齒鯊。時間一長,隨著成年巨齒鯊相繼去世,這個物種也就大量減少了。”

這位前同事可不好糊弄,非要把喬納斯的簽售之夜搞成他們兩個人的對角戲。“您這是自相矛盾,泰勒。您剛剛還說巨齒鯊可能存活呢。”

“沒錯。數量減少可不一定就等於滅絕。逆戟鯨也許是‘淺海之狼’,但它們無法在中層海水中生存,更別說海底深淵了。在1977年之前,許多科學家——您無疑是他們中的一員——認為海底深淵一定是寸草不生的;畢竟,沒有光照……也沒有光合作用,生命怎麽可能生存繁衍?然而,當我們真正靠近深淵,定睛一看時,卻發現了熱液口——它就像是一座座小型火山正向外噴射出能哺育生命的化學物質——從熱液口噴射出的水含有大量的礦物質,且溫度也大都在700華氏度以上。在某些地點,這些礦物質甚至能沖出海底約半英裏高,形成一層隔熱層,保持水溫,從而形成了我們如今所說的熱液柱。究其本質,可以說是自然界的奇葩,這層海底的生命之洲沿著海洋的底部流動,隔絕了冷水層。同時,那些熱液口噴射出的熱量和礦物質,形成食物鏈,其中有些就可以供巨齒鯊捕食。”

一名中年婦女站了起來,她十幾歲的兒子在她身邊的座椅上不自然地來回扭動:“您要是知道我兒子布蘭登也同意您的觀點應該會很高興,關於巨齒鯊仍然存活。但是作為一名中學的海洋生物老師,我想知道您有沒有什麽證據能證明這只海洋巨獸目前正在深淵中遊蕩。”

喬納斯擠出一個笑容,等著掌聲平息下來。

“女士,我來給您看一樣一百多年前在深淵中發現的東西。”喬納斯從講台底下拿出了一個玻璃箱子,大約有鞋盒的兩倍大。

裏面是一顆和他手掌一樣大的三角形的灰色牙齒。

“這是一枚噬人巨齒鯊的牙齒化石。這類東西潛水員和海濱遊客早已發現了成千上萬枚,有些也有數千萬年的歷史了。但這一枚卻尤其特殊,因為它的歷史並不久遠。它是在1873年,由世界上第一艘真正意義上的海洋勘探船,英國皇家海軍挑戰者號發現的。您看見長在化石上的錳結核了嗎?”喬納斯指著牙齒上的黑色硬殼,“對這些錳層的近代分析研究結果表明,這顆牙齒的主人生活於第四紀的晚更新世晚期或全新世早期。換句話說,這顆牙齒的歷史僅僅只有一萬年,而它正是從地球的最深處,馬裏亞納海溝的挑戰者深淵發掘的。”

那位青少年興奮地揮了下拳頭:“哈,我說的吧,媽媽!你欠我20塊哦。”

喬納斯舉起手示意大家安靜下來,這時,一位美麗的金發女郎吸引了他的目光,只見她穿著細高跟鞋小心地沿著禮堂中央的過道向他走來。這位女士30出頭,皮膚曬成小麥色,一身黃玉色晚禮服襯托出她完美的身材。緊跟在她身後的男伴也是30多歲,紮著馬尾,與他那身略顯保守的燕尾服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喬納斯等著他的妻子和朋友在第二排落座。

“來,如果再給我一點時間,我會解釋下我的理論,這個理論在我的新書中有詳細闡述,之後我就得準備簽售了。”

禮堂裏立刻安靜下來。

“讓我們追溯到200萬年前的冰期,那時巨齒鯊通常把幼仔產在馬裏亞納群島海岸線一帶的淺海區域,幼仔也在那裏慢慢長大,後來它們為了躲避逆戟鯨群不得不逃往更深的海水中。在向著馬裏亞納海溝深部探索的路途中,這些幼年鯊魚發現了被熱液口隔開的暖水層。鑒於這些發現,許多幼年巨齒鯊可能就會選擇留在深水區,從而在深水層生息繁衍,產生了新一代的深海巨獸。科學家們有些同意我的觀點,有些則是持反對態度,但不管怎樣,這個理論尚未經過科學考察所證實——也就是說只要一次對馬裏亞納海溝的探索就能輕松地揭開這個推測的神秘面紗了。”

“荒唐!”第十排座位上的當地電台的著名脫口秀主持人,外號“特克”的麥克·特茲曼,不停地搖著頭,他的專業是傳奇動物學,“馬裏亞納海溝根本就沒有什麽熱液口,根本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