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6章 上一代文明的去向

月球核心在重力狀態下是實心狀態,但是在兩萬年前,月心引力中央是保持空心的。

上一代文明技術人員,用電磁力將氫元素聚集在月心中央進行超熱核反應。

熱熔核釋放能量轉化為電磁力對抗引力,讓月心中央時刻維持著四公裏直徑的空腔區域。

上一代文明終結時候,反應停止,月球中央再度塌陷,只有一些外圍控制室還在。這裏,就是汲月人所說的聖地。

均摘星抵達了月內環控制大廳門口,在人工智能確認身份後打開了閘門,隨著一層層金屬花瓣張開,映入均摘星眼簾的是一排排在投影器上碼放整齊的球形水晶。

土之星表面也出土了類似的水晶,成語中“珠回明閣”中的珠,闡述的也就是這些。

均摘星頓了頓,深吸一口氣,帶著朝聖心態,拿起了水晶球,放在了投影播放器上。

……

兩萬三千七百四十八年前,在風之星的兩個月亮還沒有脫離時。

上一個人類文明誕生在那兒,宛若孩童於懵懂恍然中,第一次意識到自我概念一樣。突然間找到“觀察,發現,設計實驗,總結”的人理,萌生了“我來,我看,我做”的人文。

文明開始了突飛,不,是爆炸式發展。用木炭探索的蒸汽機文明只有十年不到時間,而後發展出化工,隨後認識到核元素能量,在短短二十年,檢驗核能釋放方式,當時由於蒙昧,對重核元素也是視作過魔法力量。故質能方程又被稱呼,源能公式。

文明是什麽!?

文明,就是智慧生命站在自我為中心的角度,思考如何認識這個世界,思考自己要以什麽姿態站在這個世界上。這就與總想要在人心中釋義的眾神們產生了沖突。

傳播文明也不是傳教,因為無論如何,若是不能陪著一生一世詮釋,只能站在外,對另一個人灌輸文明的概念。他思維中第一時間都是以講述者所描述,表現得最明顯的特征概念為基礎思考。很難找到思維中自我基點!

而人類歷史上只有一種社會活動能大規模促進人類們盡可能拋棄不必要的貪婪、狂妄、傲慢,站在自我基點上捫心自問,樸實、純然的願景是什麽!——就是以文明正義為最高目的的戰爭。

這個在風之星上的文明,開啟了人類智慧首次對諸神的質問,為了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風之星文明采取了種族共榮發展的理念。

而靠著這個理念,其他四顆星球的人類文明,從一開始只有極少部分人站在文明概念中,但是為了勝利,越來越多的人站在了旗幟下,戰爭打垮了諸神。

當然歷史是不能節省的。其他三大星球上,接觸人類文明概念尚短,只有少數上層英雄明白文明道義謂何。眾多下層,對文明的理解,僅僅是豐富的物質生產。

……

就如地球上落後文明語言,難以明確意譯一些較先進文明的詞匯一樣。

這些落後文明發展歷程空缺,先進文明日常生活用到的大量制造用品的命名,都來源於加工過程、產地,還有材料性質!落後文明沒有發展出這種生產活動,那麽在突然接受了更高程度工業制造生活後,有些詞匯就只能音譯,或者按照外界地域特色來代指。然而這些詞匯在外界、外國,都是因為特定歷史活動而誕生的專有名詞,詞匯如同成語一樣鏈接類似典故的知識量。

類似東方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傳來了大量舶來詞。例如‘梵婀玲’這個詞,只有音美,毫無實意。動聽卻無實意詞匯,根本無助於落後文明銘記先進,這就是欠發達、無工業化歷程的國家、地區的狀態。因此二十一世紀非西方國家只能用“全面西化”來解釋自己未來應該的發展方向。

然而只有切切實實走了工業化,那就能利用自己歷程中一些共識詞匯,精準地解釋何為‘邁向先進’——“溫飽”“小康”“四個現代化”“偉大復興”“星辰大海”。

……

就是這樣,四個星球的語言不一,歷史不一。風之星文明有很多很多東西,無法向土之星、火之星、水之星解釋。

就像落後文明語言,解釋不了歷史上從未有過的東西一樣。只能音傳,不能明意!

更何況,人類這種生物是先求結果的物種。所以在看到強大文明的時候,第一時間是羨慕其強大的結果,而不是探求其走向強大的原因。

土之星兩萬三千年前,形容這個時代,就稱呼為神賜時代。直到電氣歷結束後,走完歷史進程,有了理解,才換了一個詞形容那個時代。

風之星上崛起的文明叫做雲辰文明!

他們用了一百五十年的時間邁進了太空,一百年的時間內,將太空航行軌道平鋪了整個太陽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