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3章 培養“統治”才能的教育

文明是動態發展的,因此智慧從來就不是和什麽永恒的才能綁死在一起。恒定的思維智能,那是機器!

每一個再生者都會定期進行思維代謝,也就是才能被清空。

宙遊抵達這個世界,也是同樣的。大量曾經經驗全部被抹除了,現在到達這個世界除了是新鮮、企盼,同時還有些自我的不安。

鐘聲文明作為星辰文明,教育相比低級文明已是截然不同。資源極大豐富的時代,教育完全變成了一種事業,而非產業。

過去由於生產力不足,教育總是或多或少帶著一點功利性。

例如初級工業時代,人們總希望自己孩子聰明乖巧,同時早慧多智如妖,忍不住希望:投入的教育資源能夠得到莫大的利益回報——這就是功利性。

而現在,教育不回避每個孩子的個性,可以乖巧,可以調皮,但是其目的在於成年之後能夠作為這個文明的一分子。不求物質回報,只求未來能作為相伴的一員,這是人類感性上的事業。

可是。

宙遊:“這絕不是什麽快樂教育!你們的培養用心實在太良苦,消受不起,我想被蜜罐泡。”

教育從呱呱墜地就已經開始了,宙遊專屬的導引者,控制仿生體每日小心翼翼,測定睡眠、排泄、進食的時間,還有量,並且對其語言以及邏輯思考能力,進行簡易的誘導。

早晨、中午、晚上,四季……每年,每月,每日時次上,氣溫、光線、聲音的變化都進行了精確控制,確保生物鐘的精準。

這是人體精密化發育的思路。身體每一個細胞,都是納米級別的運轉機器。而確保整個軀體在發育過程中信息準確,方便青少年意識成熟後,有大量數據可依,從這時候就開始盡量做工作了。

然而到了六歲後,無微不至的關懷教育,漸漸地開始變得嚴厲了起來。

在虛擬世界,通過數葡萄,來學習加減法。只有數對了,才有葡萄吃。

然而三天後,沒等你剛剛熟悉這一條換水果吃的模式。考題馬上就變成了一個葡萄等價多少個桃子,等價多少個蘋果,等價多少個西瓜……只有算對了才有這些水果吃,否則直接吃蔬菜和大米。

尤其刺激的是,這個教育是有同齡人攀比的。吃不到葡萄不是解不了嘴饞的問題,而是一旁孩子用攀比的目光看著你。

這是人類在猴群時候,就進化出來的社會性。故文明教育利用了這種基因上的社會性,刺激孩童初始的上進心。

七歲。

導師們為了教幾何,將所有穿著高等電子感應防護服的孩童,帶到了風之星一條流淌的大河邊。這條大河周期性泛濫。

新的成長任務就是和同學劃分田地,每個人劃定一個分割方案。方案中最少的那一塊代表的積分,為現實世界買糖的錢。當然,這買糖的錢,一個人在一年中都吃不掉的,宙遊在十歲才意識到這是教導積累。而積累用不掉的財富,是預備未來教導新生代用來管理。

八歲。

虛擬世界模擬了戰場,例如測量投石器的彈道,在四個角能都有良好視野的堡壘,測算視角規劃建城。

算對了,才能和同伴獲取機器人勞工的控制權限,而後——建造城市、制造攻城武器。年末呢,相關數據會錄入虛擬世界,在年底會進行一系列排兵布陣的考核。

在這場競賽中,成績優異者可以奪取成績不好同學去年種田的糖錢。一下子把原本大家都盈余的情況,變成貧富不均。

十歲。

宙遊咬牙切齒地看著光屏上最新的考試卷。上面是復雜的多元方程,要求測定虛擬城市中信貸行業。而這,關系到自己的零花錢。

這他喵的最有意思的是,虛擬世界模擬了各個時代社會狀態中,要運用各種知識的場景。

宙遊:這簡直,簡直是,把人類當成各個歷史時期所需要的骨幹來培育。整個成長歷程,就是人類文明統治階層的變換過程。

而這盡量的,讓懵懂的少年,明白了各個歷史時期社會矛盾出現的原因。

宙遊在十二歲總結道:“這是在培養統治階級,知道歷史上統治的根本,統治者之所謂統治者,不在於貴族禮儀,包裝高雅,而在於對社會矛盾的洞悉和解決。”

然而宙遊反應過來時,還算是領悟遲了。因為一直以來,宙遊都他喵的慢一步。

而同班的那些同學,都是“今天沒考好”“我壓根就沒復習”“哎呀,好像要掛科了”的學霸狗。

宙遊在六歲的時候糖果錢積累少,七歲的時候被掠奪,八歲的時候——搞工商投資計算的時候起點低,因而被割韭菜。

十三歲。

宙遊看到那個教學大樓,已經沒有最初看到先進科幻世界建築的新鮮感了,已經有了一絲懼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