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六章 天子視野(第2/3頁)

龍鷹道:「聽你老哥這麽說,想在新朝弄個一官半職,該非難事。」

李隆基道:「說易不易,說難不難,須瞧時機,欲速則不達。收買皇上和韋後身邊的人另一好處,是可以掌握最新的情況,不致藥石亂投。」

龍鷹嘆道:「我和朝廷現時的情況完全脫節,幸好有你頂上。你說的時機,指的是甚麽時機?」

李隆基道:「隆基須先就所知的,詳細稟上鷹爺,鷹爺方明白。」

龍鷹笑道:「你好像將我和你的身份掉轉了。」

李隆基發自真心的道:「隆基是由衷的佩服和尊敬鷹爺,特別在今次『南人北徙』一事上,大帥便說只有鷹爺肯這麽做,又辦得到。如讓這批熟悉中土的突厥人變成如喪家之犬的流寇,後果不堪設想,而那正是賊子楊清仁最希望發生的事。」

大帥指的是郭元振。

龍鷹瞧著從泊岸的部分船只,魚貫登岸的突厥婦孺,個個歡天喜地的神情,心中安慰,道:「這叫『惻隱之心,人皆有之』,這種情操是超越國界和民族的,否則人將不配被稱之為人。好哩!要故事了!」

李隆基深吸一口河風,道:「皇上共有四男八女,屬韋後所生的有一男四女,一男就是慘遭殺害的李重潤,隆基的堂兄弟;四女是長寧、永壽、永泰和最小的安樂,包括已薨的永壽及遇害的永泰,現全從郡主封為公主。」

龍鷹訝道:「竟有四子之多,我只認識李重潤和李重俊,曾聽過另有一子,好像叫李重福。」

李隆基道:「李重福是次子,最不為韋後所喜,比她與李重俊的關系更差,遭到韋後的誣陷,據傳被幽禁起來,我卻猜已遭韋後殺害。」

龍鷹難以相信的瞪大眼睛,雖非其所出,可是韋後如此待之,已非心狠手辣足以形容,難怪李重俊厭倦宮廷的生活。

李隆基續道:「李重茂是第四子,自幼體弱多病,因不宜舟車勞頓,被留在房州。」

龍鷹嘆道:「李重俊危矣!」

李隆基道:「還遠未至輪到他的時候,而冊封李重俊為太子亦事在必行。」

龍鷹欣然道:「幸好有你老哥,否則如此復雜的情況,誰弄得清楚。」

李隆基道:「諸公主裏,最得寵的是長寧和安樂,更是恃寵生嬌,亦是隆基除韋後外,籠絡的主要對象,現在和我的關系空前良好,因為隆基可以在她們有需要之時,提供她們最需要的東西。」

龍鷹抓頭道:「她們現在該要風得風,要雨得雨,還需甚麽?」

李隆基道:「要明其所需,先要向鷹爺道出朝廷內外的新情況。」

龍鷹問道:「鬥爭是否在第一天就開始?」

李隆基道:「正確點說,該是由皇上冊立韋妃為皇後,又追贈韋後亡父韋玄貞為上洛郡王,母崔氏為郡王妃而展開。在武三思慫恿下,韋後先是『垂簾聽政』,又千方百計擴大韋氏家天下的形勢,竟將乃父從上洛郡王改為邦王,建廟稱為『褒德陵』。」

「陵」為天子、皇後?太上皇或太後墳墓的名稱,連太子的墓仍不可稱陵,韋後肯定是僭越。

李隆基苦笑道:「對此皇上唯唯諾諾,是韋後的應聲蟲。鷹爺確有先見之明,曉得終有這麽的一天,令我李隆基沒有別的選擇。」

龍鷹道:「張柬之等如何應對?」

李隆基沉聲道:「張柬之等並非蠢人,看穿是武三思在背後搞風搞雨,集中力量對付武氏子弟,力勸皇上誅殺諸武,皇上充耳不聞。張柬之等退而求其次,請求降諸武王爵,皇上當然不許,此事仍在僵持裏,張柬之等絕不肯罷休。」

龍鷹嘆道:「不罷休又如何?」

心忖張柬之現在會因漠視他的警告,悔不當初嗎?

李隆基壓低聲音道:「現時仍以張柬之一方占盡優勢上風,武三思和黨羽,又或東宮的佞臣,由於新上場,仍備受舊勢力牽制阻撓,更重要的是兵權尚緊緊操控在張柬之等人手上,逼得急了,再來一次政變,非是不可能。所以我說情況未是急在一時,就是這個意思。鷹爺擔心的事,在短期內不會發生,有甚麽人事上的安排,讓大帥發聲便行,張柬之等肯定賣大帥的帳。」

龍鷹如首次認識李隆基般用神打量他,大訝道:「我的娘!我們的位置似乎掉轉了,你竟猜到我的心事?」

李隆基道:「因為你和我擔心的,是同一件事,就是大帥的權位。至乎任何與鷹爺有密切關系的軍方要員。」

龍鷹問道:「張柬之一方有可能殺諸武嗎?」

李隆基斬釘截鐵的道:「在現時的情況下,幾不可能,除非得我爹的支持,然而那是不會發生的,時機稍縱即逝,張柬之等勢坐失良機,令人扼腕。」

龍鷹不解道:「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