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卷 鎮國鐵衛 第一章 大施主

景泰三十三年九月九日重陽黎明,政變前十日,北京。

※※※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條孤獨的龍,它隱伏於大地之下。

龍尾西起天山,龍身蜿蜒,一路沿黃河東進,穿過了河南,來到了北方。千萬年來,那只龍怒張血盆大口,銜吞一顆明珠。

那明珠有個名字,古稱“苦海幽州”,數百年後改稱“南京”,又經數百年,改稱“大都”,今日的名字依然簡潔明快,那是如雷貫耳的兩個字:“北京”。

孽龍橫亙中國,時時為惡,威力所及,這條龍不知為中原帶來多少浩劫,無論是誰坐在孽龍頭上,一個個都成殺人妖魔。自三鎮節度使攻入大唐長安之後起算,直到異族南下,長安、開封、臨安、金陵,一個又一個繁盛王朝給孽龍摧毀揚棄,不復再矣。

無論聖賢愚劣,只要坐上龍背,便成喪心病狂之徒,每每為惡人間。為了消弭這個可怖傳說,本朝開國太祖收復半壁江山時,便已決意毀棄北京。他先立安徽鳳陽為中都,後於南唐首都江寧擴建宮室,號稱“龍蟠虎踞城”。為滅北方王氣,攻入大都後,更下令拆毀故宮,凡王室格局建築,概不允存。除此之外,尚內縮北城五裏,使其腹地緊促,不利發展。

雖說如此,太祖心中依然存憂,北京緊臨蠻夷,萬一這幫賊孽又打破居庸關,再次騎上龍背,大好江山勢必毀於一旦。他仔細盤算,便以最為驍勇善戰的燕王鎮守北京。想以燕王的英才,加上六十萬雄軍的兵威,一能鎮壓孽龍,二能防備番邦,使皇孫正統永傳萬代。

好容易太祖苦心布局,結果傳說中的孽龍不曾現身,兇狠的蠻夷也沒侵州犯界,真的造亂的,反而是燕王自己。軍權不均,北強南弱,燕王率領北方軍馬,南下“龍蟠虎踞城”。叔侄相殘,天下戰火爆發,太祖之孫飄搖遷徙,從此下落不明。

燕王靠著孽龍起家,順利平定天下,便想學著太祖模樣,將都城牽至南方,可想起孽龍傳說,卻也不免憂慮起來。這北京形勢異常森嚴,乃是蠻夷南下的第一線,也是中國君王北伐的第一站,不能無人鎮守。可誰來看守呢?若要把軍權交出,讓自家人坐在龍背上,那七國之亂、八王之禍、靖難之役便在眼前。可要把軍權交給外姓之人,安史之亂、藩鎮割據又是歷歷在目。該怎麽辦呢?索性一個心狠,把北疆防衛撤除好了,可一旦蠻族打破居庸關,輕易騎上龍背,想那靖康恥猶未雪,南宋大臣背負小皇帝跳海之恨又要重演。燕王越想越煩,日夜懸心,便找來國師研議,占蔔之後,終於得知了天意,也讓歷代帝王明白了一件事。

北京乃王氣所在,絕無可能以人力消弭。而那條怒龍不是什麽孽龍,而是真正的中國之主,天子唯有親自騎在孽龍背上,江山才能久長。

終於,本朝定都北京,由天子手掌六十萬大軍,正面對向北方蠻夷,國都定於防衛第一線,國在天子在,反之,國亡天子亡。這才是堂堂國君的氣勢。只是燕王想起孽龍傳說,仍不免心驚膽戰,就怕龍脈翻騰,將他震下地來。為求鎮壓孽龍,他召集了天下才智之士,以劉國師的靈感為圖樣,仿八臂哪吒的外貌,依“三頭六臂二足”之形,造設宮城十一門,以來踩住龍背。另以金水河為韁繩,勒住永定河的龍嘴,最後再以石板遮蓋,掩住龍眼。孽龍從此目盲,再也不能觀看人間悲喜。

“八臂哪吒”穩坐龍背,駕馭瞎眼怒龍,皇帝便也安心即位。從此開壇興木,堆秀山、千秋亭,西苑北海、金鰲玉蝀,北京再次定為帝王之都,監管天下。

百年了,孽龍一直緊緊閉目,默默流淚,等待奸雄開啟玄關的一刻。待得那時,孽龍即將掀起千濤萬浪,人間也將為戰火所吞噬。

※※※

黑暗中,有人靜靜計數。

一、二、三、四、五……不,不,上次數到了一億三千四百五十二萬,該把計數加上去才是。五十二萬又一……五十二萬又二……

到底多久了?除了水波無奈地拍打岸邊,這裏什麽都沒有。

幽暗、沉靜,眼前看不到景象,耳裏聽不到聲響,心死絕望,悲傷無奈,尺許見方的泥濕地,將他包圍於孤島。除了抱膝靜靜坐著,口中默默計數,他什麽都不能做。

老天爺……

為什麽還要活著?是為了面對無止無盡的黑暗麽?還是要來償還自己的無邊孽債?

迷蒙仰天,眼前什麽都沒有。孤寂令人茫然,黑暗使人疲累,就這樣繼續念吧……

一億三千四百五十二萬又三、又四、又五……

一億三千九百九十九萬又一、又二、又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