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啟蒙的夜(第4/6頁)

如此哪裏還能再有什麽架可打?萬國一家方面倏忽散了,這邊幾個幫派的小太保也嚇得面色如土,牙關亂顫。那怪人卻仿佛絲毫不以為意,抖手扔了書包火球,回頭沖大夥道:“小試身手,可惜準頭只一半,不算及格。反正我打出娘胎起,就沒有一門及格過。嘿嘿嗬嗬!”

從此這怪人便在小太保之間得了個“火霸天”的外號,“火霸天”則正是那老漕幫新任總舵主萬熙所亟力拉攏的哥老會世襲領袖洪達展的獨子洪子瞻。徐老三說到這裏的時候,在哥老會那一大串葡萄裏圈出一個小人兒來,這個小人兒的兩只腳不偏不倚踩在先前那“哼哈二才”所踩的同一個“搞偵防”的老二單位的圓圈上。

“警備總部?”我指了指那圓圈,脫口叫道,“最恐怖的一個單位!”

“你懂什麽叫恐怖?”徐老三又白了我一眼,繼續說下去,“這個老二單位叫‘國防部’情報局。在好幾十年以前是‘軍事委員會調查統計局’,所以又叫‘軍統局’,是一個叫戴笠的老特務搞出來的單位。戴笠死了以後,‘軍統局’歸一個叫毛人鳳的接管。這老小子後來也死了,‘軍統局’就改了名字,叫‘國防部情報局’,叫歸叫,可是管卻歸‘安全局’來管。你不懂就聽好,不要廢話!”

徐老三原先也不懂,之所以後來懂了,還是跟他開始搞軍火生意有關。這就要從他混小太保的最後一天說起了。

那天是周末,他奉血旗幫主之命和一個四四幫的掌法見面,目的是向對方討回一筆七八百塊錢的欠款。那四四幫乃是四四東村的兄弟—之所以稱四四,又是因為四四東村乃四四兵工廠任職軍士官兵所居住的眷村,此村出身的小太保據傳都有改造槍械的本領,是以在台北縣市一帶頗具威望。徐老三同那掌法見了面、取了款,隨口聊了起來,居然十分投契—原來徐老三也是個軍事迷,對各型火器的構造、性能乃至材質款式可說是了若指掌、如數家珍,很令對方驚訝嘆服。那掌法談得興起,提到一款軍隊自行研發的大口徑手槍已經完成諸般測試,即將進入量產。此槍一匣可裝填十三發子彈,口徑有九厘米,裝彈後重量僅一千一百公克—在一九六年代的中期,這恐怕稱得上是全世界最先進的手槍之一了。那掌法偷偷告訴徐老三,這樣的槍不是拿來“反攻大陸”的,是要賣給阿拉伯人換石油配額的。而且—他手邊正好有一把。

兩人遂相約到吳興街底拇指山中試射了幾發,果然見識了這槍的威力,其興高采烈,自不在話下。可是徐老三同那掌法這一往還,非但耽延了向幫主復命的時間,於往返拇指山途中,還與一名血旗弟兄不期而遇,給擺了一道—顯然,徐老三未經本幫長老許可,擅自出入他幫地盤,且狀似頗有私交的模樣,這是非同小可的過失,一旦追究下去,勢必沒完沒了。偏偏就在這天傍晚,徐老三在回家的公車上聽見兩個男子在交談,其中一個說起他去了重新開幕的新生戲院,片子演到一半,他剛抽完兩根煙,忽然前座的一人回過頭來說:“先生,借個火罷?”這人打火機往前遞了,磨輪“叱”的聲打著,火光抖處,只見前座並無一人,而是一大捆子紮成人形的冥紙。這個故事登時嚇了徐老三一大跳—他認真相信公車上說這故事的男子的確遭遇過那冥紙的驚嚇,因為它太離奇、太可怕,也因之而不像一個任何人能編得出來的故事。於是他借用了這個故事,把自己裝扮成一個給嚇呆嚇傻嚇孬掉的癟三—只有這樣,他那個年代的小太保們才會無風無浪地放過他。

“可是你知道我是怎麽想的嗎?”徐老三嘴裏這樣問著,卻並不表示我應該答他的話,他緊接著我一搖頭便冷冷笑了聲“哼哼”,說,“我是從那把槍上看出苗頭來的—當年在‘新幫’裏四四排名第六,從老大到老幺不過十七八個人,這個幫很少出來和人拼地盤、動刀子,可是地位還在竹聯和南機場之上,為什麽?因為他媽的人家都是專業的,都有技術,而且都知道哪裏有大生意。我說的不是保護費那種小鼻子小眼的錢,是真正的大。生。意。你知道人家是怎麽搞的嗎?”

兵工廠的二代子弟平時不過是身背書包、頭戴大盤帽的中學生,上彈子房敲兩下斯諾克已經算是十分出軌的行徑了,其中有一大半連煙都不抽—為的是免得被少年組盯上,惹出無謂的麻煩來。可是這一票看來不像小太保的痞子人人都有“家學”;他們的父執輩—有的是兵器學者、有的是工程師、有的是工匠,唯一相同的是他們都有軍人身份,他們卻從來不知道,住在同一個村子裏的小家夥們會悄悄聚集起來,把各自那一點點零碎的武器知識像堆積木一樣地拼湊起來。日子久了,就不只是談天說地而已;他們開始計劃,如何以組裝零件的手法真的去“完成”一把槍。由於兵工廠就在旁邊,對外雖有嚴格的監控管制,對自己人卻常懈怠輕忽—尤其是小家夥們。等到這批小家夥長出喉結和微髭,說話變了聲調,話題經常涉及女人的時候,已經陸陸續續從兵工廠的庫房和垃圾桶裏運出來成噸的小零件。四四幫成立之後,謠傳他們埋在吳興街靶場和拇指山裏的小零件已經足以配備一個旅的兵力。真正的局面還不止於此—四四幫自掌法以上的五名主要成員還有能力設計款式更新、火力更強的小型武器—直到我和孫小六的大逃亡接近尾聲時,“國防部”才公開宣示:自行研發制造的一種九手槍已“進入量產”,型號為“T75”,意思是一九八六年研發成功的。事實上,此槍早已秘密外銷多年,且果如四四那掌法所說:賣了不知多少萬把給阿拉伯國家的軍警配用,以之爭取了不少原油配額。至於“T75”和徐老三在一九六七年左右所見到的那一把樣槍之間的差別則是:“T75”一匣可裝填十五發子彈,而裝彈後的總重量只有九百六十公克—改良此槍的工程師正是那個小太保掌法本人;也正因為此人的軍火生意做得太大,失風被捕,以專長特殊而為軍方所吸收運用,終於在近二十年後改良了那把樣槍。只不過在徐老三為我上了有關黑社會種種的那一課之際,我們都還不知道“T75”這玩意兒將在四年之後堂皇問世,也都還不知道它的子彈打在肉裏是個什麽滋味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