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第3/25頁)

盧閏笑道:“那當然,不過爹也該明白做女兒的心意,他雖是一片好意,要為我找個好歸宿,替自己找個好女婿,但如果我不喜歡,那反而適得其反,連我這個女兒都保不住了。”

盧夫人一怔道:“孩子,你這話是什麽意思?”

盧閏英流露出無比的堅決道:“娘,你知道我的脾氣的,平時我很少爭執什麽,可是我堅持的事絕對無法勉強的,大不了一死而已……”

盧夫人急了:“孩子,你看你怎麽倔成這個樣子!”

盧閏笑道:“我說的是心裏話,你跟爹都明白的,八歲時,我要請個老師教我讀書,爹不答應,說什麽女子無才便是德,能認得幾個字就好,不要念太多的書,書念多了反而會招致不幸,我從沒鬧過脾氣,就是那一次蹩上了,整整絕了四天的食,爹最後還不是答應了?

現在我提出第二個要求。”

盧夫人嘆了口氣道:“這話叫我跟你爹怎麽說呢?”

盧閏笑道:“不要你說,我自已會開口的,而且我覺得爹比你還好說話一點,至少他講理。”

盧夫人慍然道:“難道我就不講理了?”

盧閏英笑道:“你不是不講理,而是有許多道理跟你講不通,像那天對王侍郎父子倆,他們走後你一個勁地怪我,爹卻沒說我一句。”

“我是說你太任性了,不給人家留一點面子。”

盧閏英笑道:“那種人何必跟他們留面子呢,尤其是那個王昌之,我對爹說了,這人學識再好,也不過是翰林終老,不會有多大出息的,第一是他的樣子不討人喜歡,第二,他說話結結巴巴,口齒不清,就算皇帝賞識他的才情,叫他辦點事,在廷奏時結結巴巴地,半天都說不清楚,皇帝也不會有那麽好的耐性聽他慢慢結下去。那天我只問他一句近來可曾作詩,你當時沒有瞧他那副德性吧,我我我我……小兄兄兄兄……昨……天作了一首七……七七言律……詩。我給他記了數,一共說了三十七個字,才說完這句話。”

她一面說,一面學,把屋裏所有的人都逗笑了。盧閏英笑著又道:“我忍住了笑又說,世兄下了這麽大的功夫,必然是傳神之作,能不能念出來讓我拜識一下?他搖頭擺腦正準備開始,卻被他老子攔住了,免得他再出醜,所以我對爹說,像這樣的人,還會有什麽出息呢?爹聽了很高興,直誇我有眼光,有見地,我知道爹的性情,祗有這道理才能說動他,可是這話對你說不通了,你挑人只會求忠厚老實。”

盧夫人又好笑又好氣地說:“十郎,你聽聽這個丫頭,我真希望早點把她送出門算了,有她在我身邊,我會少活幾年,氣都能活活氣死。”

李益只是笑,不過他對這個表妹卻越來越欣賞了。她不但美,而且豁達天真,聰明玲瓏,解事多趣,跟她相處在一起不僅能渾然忘憂,而她更能善於揣摩心理,剛才那番話,是說給自己聽的。

她已經巧妙而不著痕跡地提出了兩個暗示,她的父親是個熱衷權勢的人,要自己在這方面多作渲染,顯然她父親一定跟她談過自己了,對自己在長安的種種頗為清楚,大概批評還不錯。

因為盧中書既然是個熱衷權勢的人。對自己所交往的人,以及在長安為皇家剝除權閹魚朝恩所作的努力,必然是相當滿意,只是詳情還不清楚,表妹就是要自己在這方面多說一點。

而且她還作了一個提示,那就是她母親的意向,那方面是可以動情的,看姨母的意思,是希望能親上加親,當然姨母祗能作三分主。

但是情形也看得出,盧閏英自己也能作到三分主,母女兩人加起來就有六分了。

沒有見到盧閏英之前,李益只是覺得這門親可以一攀,尚無必得之心,因為最主要的還是人。

假如表妹的人物性情未能盡符所望,李益還是不想屈就的,因為現在自己的條件並不差,不是剛到長安時那麽窩囊了,那時他祗有被人挑的份兒,現在,他也有挑人的權利了。

可是見到了盧閏英之後,李益的求得之心已十分堅定了,他一定要娶到這個表妹。

因此李益很技巧地回答了盧閏英的提示,想了一下才問道:“姨丈剛到長安就這麽忙?”

盧夫人笑道:“到京第二天就開始接任了,忙完了公務就要忙著拜會,應酬,幾乎沒停過,一般都是要等上燈時才回來,你不急吧?”

李益道:“急是不急,但甥兒的假期不多,而且要跟姨丈請教的事還很多。盧夫人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