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第4/25頁)

“你還沒開始上任呢,有什麽可忙的?”

李益笑道:“上任的事倒不敢去煩勞姨丈,主要是為了我在長安時所做的事,有些只有幾個人知道,外界傳言紛雜,姨丈恐怕不清楚,甥兒想把實際的情形相告後,再聽取姨丈的教誨。”

盧夫人道:“什麽事呀!”

李益笑道:“是關於魚朝恩的事,甥兒恰好遇上了,且又恰好認識了幾個江湖上奇技異能之士,合力為聖上剪除了此一權奸,不過其中內情又有許多曲折,到現在還沒有能完全公開,這些事情對甥兒將來的前途有關系,因此甥兒很著急,要請姨丈代甥兒拿個主意……”

盧夫人道:“是呀,你姨丈在河西節度使任上,也是為了這件事忙著,魚朝恩在外面也有一部份軍權,朝廷要動他之前,曾經有密旨給你姨丈,要他設法壓制那些外藩的蠢動,你姨丈就是這件事上為朝廷出了力,才得以內調,據我們所知是好像有些人插在裏面,而且你也出了不少力,究竟是怎麽個情形呢?”

李益看看左右道:“姨媽,這件事到現在還不能公開談論,而且說起來太長,還是等姨丈回來,甥兒再一次講吧。”

盧閏英忙道:“那可不行,爹回家時跟我說了一點,也是不太清楚,把我聽得蹙死了,就要等你來聽個明的,我可等不及爹回來,表哥,你現在就得說。”

盧夫人道:“英兒,別胡鬧,你沒聽表哥說嗎?這件事牽涉很多,你是一個女兒家,管這麽多幹嗎?”

盧閏英笑道:“連爹都告訴我了,可見我問問也沒關系,不過你倒是不能聽啊,因為你是吃素念佛的人,這些打打殺殺的事,你聽了都是罪過,這樣吧,馬上也該用膳了,叫人把飯開到我屋裏去,我陪表哥一面吃飯,一面聽他說故事。”

李益道:“這……不太敢當。”

盧閏英笑道:“表哥,你別客氣了,娘是吃素,她的菜又清又淡,而且還見不得葷腥,你是要陪娘吃飯,那可是找罪受!”

盧夫人看見女兒笑道:“十郎,這倒是真話,你第一次來,叫你跟我吃素也不像話,還是到英兒的屋裏吃飯去吧,我也找人通知你姨丈去,如果沒有什麽重要的應酬,就趕快回家。”

盧閏英見母親答應了,連忙就吩咐擺膳,盧夫人笑道:“英兒,現在可不許喝酒,等你爹回來,你們再好好地喝,十郎,你去吧,我不陪你了!”

姨母有了吩咐,李益也就告罪起身,跟著盧閏英到後園去了。

這所宅邸是盧中書早就著人安置好了,氣象自然十分豪華,但是比起李益原來所居的霍王別業,還是差了一點,祗不過修繕得很整齊,顯得欣欣向榮,不似鄭凈持母女所住的那麽冷落。

花園裏來來往往都是衣著整齊的使喚仆婦,見了他們都遠遠地行禮請妥,卻沒有敢靠近的。

李益笑道:“你家的規矩很大呀!”

盧閏英卻不太喜歡地道:“都是爹要這些排場,蹩扭死了,一所大宅子,用了六七十個人,我就找不到一兩個能說話的。”

李益笑道:“那是大家規矩,姨丈是節度使,一地藩鎮,如果是在以前的封建時代,就是一個小國之君的諸侯了,內外上下,自然要分得很嚴的。”

盧閏笑道:“可是我來到長安後。到過一些人家,官比我爹大,人家也沒有那種排場。”

李益道:“長安是最沒規矩的地方,因為長安的官太多了,一個豪門的家臣比一些小官還神氣,因此上下之分也就很難維持,倒也難怪的。”

盧閏笑道:“為什麽呢?京師是天下禮儀之源,法令章典制度,都是在此地頒布,何以此地反而行不通呢?”

李益笑道:“那是時宜所使然,無法講究起,我舉個例子說吧,京裏的太監也是下人奴才,可是出了宮就是欽使。”

盧閏笑道:“那又怎麽樣呢?”

李益道:“不怎麽樣,只是接待起來困難而已,如果完全按照典制。宣瀆詔令時,他是欽使,宣讀完詔令後,他就是奴才了,但是那些大臣等能以下人對待他們嗎?”

盧閏笑道:“難道還要待以上賓之禮嗎?”

李益笑道:“待以上賓之禮還怕簡慢了他們呢,因為這種人最不能得罪,成事不足,敗事有余,靠他們飛黃騰達很難,因為此輩不學無術,說好話也不見得高明。但是搗鬼卻個個都是好手,背後傷人都很行,所以對待他們最傷腦筋,許多王公巨室,對內廷的宮監,只有一個辦法,盡禮接待後,主人乾脆告退,讓自己家裏的幹練家臣或心腹管家來款待他們,這樣反倒能夠賓主盡歡,既行了人情,也不損官格,因為一品大員,當真跟那些廷侍們稱兄道弟,交往得很親密,也不太像話,而且傳出去更有違廷律,官律對內廷侍臣結交外官是犯禁的,可是家臣跟他們結交,卻不受限制,甚至於結成異姓兄弟也沒多大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