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妙手解惑(第4/6頁)

梅玉也只有付之苦笑,鄭和明白他的意思。

正色道:“其實,我們並不算是結黨,咱家以寺人的身份而掌大權,本身並無營私結黨之心,皇帝對咱家的忠心是十分了解的,咱家本姓是馬,但是我馬家的子弟,在密探圈子裏並沒有居於高位,目前掌權的是鄭家的人,但這門親戚是皇帝幫我找的,他們才是皇帝的自己人。”

梅玉不禁一怔,現在才想起來,錦衣衛指揮使鄭文龍名義上是鄭和的侄子,但鄭氏一族,早年就是燕王的死黨,他們才是皇帝的親信。

鄭和嘆了一口氣道:“咱家跟國公交好,跟沐王府來往頻頻,每一個人都以為咱家在結交外鎮,壯大自己,其實國公也明白,咱家實在無求於國公,是皇帝要我們多熱絡一點。”

梅玉更為詫然地道:“會是皇帝要我們交往?”

“不錯,皇帝從建文皇帝手中取來了天下,心下對這個老侄兒是頗為抱歉的,但不能表現在臉上,所以才命咱家在私下多作照拂。”

“他是一國之君,又何必要偷偷摸摸地表現關切。”

“國公,他要是明白的表示了,就無法禁止臣下去接近了,也就會有些不安分的人去唆使建文皇帝東山再起。”

“我大哥不會有這個意思的。”

鄭和一嘆道:“國公,建文皇帝最大的毛病就是耳根子軟,定力不足,假如有十幾個人天天在他面前說話,而且又提出種種有利的條件,難保他不會改變的。”

梅玉剛要開口。

鄭和已搶著道:“真要有利於復辟,放棄良機自是可惜,但今上是個極端聰明的人,他不會讓那種情形出現的,今上怕的是建文帝不明時勢,輕易地相信了那些好事者的話,輕舉妄動,不但使無辜生靈塗炭,也傷害了彼此的叔侄之情。”

梅玉長嘆無語,他不能說沒有那種人。

像把建文帝在緬甸捧起來的李至善就是一例,而建文帝實在不是一個有主張的人,在緬甸受制於李至善,要不是方天傑和自己全力支持,出死力幫助他擺脫打垮了李至善,後果實不堪設想。

一等汝國公,西南夷都護使又要返任所了。

錦衣衛派出了五十人的衛隊,浩浩蕩蕩地送他回任,另外還有一千名由禁軍中挑選征募的精銳,是派去增防擴充他的編制的,這是朝廷對他表示的支持,尤其是那千名的禁軍,完全是精銳中的精銳。

由鄭和透過密探的過濾幫他挑選的,戰技精良,武功出眾不說,還具有各種的軍事技能和特長。

這些人拔過去,是幫助他在西南夷建軍,朝廷有意在西南夷邦間,發展一支十萬人的精銳大軍,軍士在各夷邦就地征召。

那一千人是去負責訓練軍隊的,永樂帝的意思是在西南夷設立一支足以鎮壓諸邦的武力:

第一,是防止別的大國勢力入侵。

第二,也防止該地區的夷人有所蠢動。

第三,是朝廷也多一支外圍的兵鎮,成為鞏固朝廷勢力的一個支持!

這一段時間正值海上多風,航行不夠安全,所以要從陸路行進,本來,帶著兵和侍衛,走在路上該是十分威風的行列。

但是梅玉卻不習慣,他從來也不是個喜歡搭架子,擺排場的人,如果他領著兵一路行去,沿途必將受到地方官的迎送,若有地位相等的人,還必須前去拜會,而迎來送往,卻是梅玉最討厭的事。

所以他跟部隊脫了節,帶了韓氏姐妹,三人三騎,各背了一個簡單的行囊,一身江湖客打扮,走在部隊的前面,而且聲明到雲南沐王府,再與大隊會合,連五十名侍衛都丟下了。

韓氏姐妹沒到過中原,自然希望好好遊歷一下,梅玉也是幾年沒來中原了,也很想重溫一下縱馬江湖的舊夢。

出了京師,就不再有人認識他們了,雖然,帶著兩個美麗女伴的江湖客不多,他們仍是很受人注目,但是沒有人把他當成國公或大元帥看待,也就輕松自在多了。

這一趟的行程也十分自由,哪兒好玩,就多玩兩天,進人江南後,那秀麗的江南風光,也著實使他們流連了一陣,不過看多了小橋流水,也漸漸地膩了,他們一腳來到了江西的九江。

這地方是姚秀姑的家,姚家的鏢局還在開著,由一位老鏢師七星刀計全擔任總鏢頭,計全是七星門中的長老,一手刀法沉穩凝練,火候十足,很少有人比得了。

這家廣源鏢局,因為梅玉在擔任總鏢頭期間,弄得有聲有色,連挑了幾處綠林大堂口,已經成了南七省縹局的盟主。

名氣太大,責任也重,縹局中有了擺不平的事,都會來求援,所以想停也停不了,只有繼續開下去。

好在他們財務狀況十分良好,收入也高,得以聘請江湖上最有名氣,最具實力的武師來加盟做鏢頭,也使得鏢局的陣容更堅強,實力更不可輕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