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1章 石之軒

十二月二十二日,商秀珣帶來的一千戰馬和銀子已經交割完畢,十二萬兩白銀折價金磚一一支付,商秀珣在一處書齋中正襟危坐,捧書細讀,而讓得隨同而來的總管商震和三執事陶叔盛處理交割的其它事情。

讀了幾頁,她放下書卷,出了書房,來到了庭院之中,此時她居住在總管府,隔著一個花園就是政事堂了,但是這個花園就是重重護衛割裂的另一方天地。

侯門深似海,何況稱王稱帝者。

商秀珣不由暗恨自己,自己怎麽就跟著來呢,在沿途十日之中,張宣凝談笑風聲,妙語如珠,甚是讓她傾倒,但是一到了會稽城,重重甲士,威儀不測,頓時把二人之間的界線分得了清楚。

短短數十米距離,就是尺尺天涯。

張宣凝書房之中,幾個重要的臣屬都已經在了。

雖然等一月一日正式登基為王,但是張宣凝的親衛,已經提前改稱“禦衛”,目前編制是二千五百,都是經過精心挑選,人人虎背熊腰,高挺膘悍。

禦衛指揮大將,仍舊是張忠義,下面還是六宿,以後編制會擴大到一萬左右,但是禦衛人選,不但要勇猛,更有忠誠可靠,所以現在才這點。

書房之中,一排窗子之下,外面是雨雪飄飛的園林。各放置一排椅子,以一條長茶幾隔著,這其實是未來的會議桌的模樣,但是也只有這裏執行,因為與禮不合,待臣太恭。

頭上當然坐著的是張宣凝,張宣凝此時,一身四爪金角白龍的王服,眼神明亮而平靜,正捧起茶盅呷茶,整個人散發著非凡王者魁力。

在這個時代,君權雖經秦漢而盛,但是臣子還沒有太卑,一般來說,太過懸殊的當然要站著說話,但是核心臣子在皇帝面前,都是要“坐而論道”,連宰相也必須站著說話,這是從宋朝才開始的。

這時,有資格坐著說話的,首先當然是李播,其次,是虞綽、魏征、李百藥、魯妙子四人,這現在是朝廷的核心所在。

各人都得了一份文件,知道大體朝廷結構。

張宣凝深知每個時代都有其具體背景,但是總體上說,還是可以快進一步,因此他毫不猶豫的在中央實行“內閣七部制”

決策權最後掌握在王上(皇帝)手中,內閣成員分二種,一種是執政平章事,一種是參政平章事,二者雖有品級差異,都是內閣成員,宰相。

宰相擁有議政權,行政權分給七部。地方上分三司,分管司法、軍事、行政,直接對六部負責。

內閣擁有“議票”之權,換句話說,一切政事,匯集到了內閣,諸宰相聯合六部尚書,一一對各種文書奏章給予意見,最後連同原奏請文書一起送皇帝審批。

這樣的話,其實王上(皇帝)勤政,可一一閱讀,批示,不勤政,就靠內閣就可以運轉了,這其實是宰相大權的擴大,在場的人都清楚的很。

在制度上,就已經規定,關系到天下的政事,正常途徑就是內閣議票,皇帝朱批,這才是正式的旨意,不經過內閣就發布的旨意,多半是私事,恩旨,或者無關重要的事情,稱為中旨。

否則的話,內閣就可以駁回,也就是說,不先經過內閣討論的中旨只是皇帝個人意見,隨意性大,容易出錯,內閣可以封還中旨。

當然,王上(皇帝)掌握至高無上的權力,三封之後,還要下達,那也是無可奈何的事情,只是這樣一來,對皇帝的輿論壓力就很大了。

再說“七部”,是吏、戶、禮、兵、刑、工、商七部,這七部並不屬於內閣管轄,而是直屬於王上(皇帝),內閣無權任免,但是政事上卻是半統帥地位。

別覺得皇帝的權力受到限制了,事實上,駁回皇帝聖旨的事情,自秦、漢、隋唐、宋、明,都是制度,直到清朝皇帝才真正獨斷乾坤,朱元璋的例子是罕例,而這種制度,也有利整個國家的運轉秩序。

內閣中,執政平章事,為正二品,參政平章事,為正三品,各部尚書,為正三品。

在地方上,先建郡縣二級,郡太守正五品,縣令正七品上下。

“諸卿沒有意見吧?”

“臣等無異意。”在場的人都說著。

“既然如此,那就按照此制執行,李播加執政平章事,虞綽、魏征、李百藥、魯妙子,你等四人,加參政平章事,只是這時,人數太少,你等先兼著各部職事。”張宣凝神態雍容的放下茶盅,淡然的說著:“先生為吏部尚書,虞綽為禮部尚書,魏征為刑部尚書,李百藥為戶部尚書,魯妙子為工部尚書,兵部和商部,先不設尚書,我當以劉子翊為兵部侍郎,而商部待議。”

“臣等無異意。”在場的人都沒有意見。

張宣凝神采過人的目光轉過諸人的面上,點頭說著:“如此,大體上中央也可運轉了,以後自然慢慢補充,各郡也要設太守,你等推薦名單上來,先生,這就拜托於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