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1章 石之軒(第2/3頁)

李播恭敬說著:“臣等領命。”

其實,他以前一直獨攬政事,現在雖然名分規定他仍舊是第一首相,但是實際上權利已經被分割,不過,這也是理所當然的事情——再這樣下去,很明顯會導致君臣之間的沖突了,無論怎麽樣小心翼翼也無可避免。

現在樣一來,倒反而是好事,而權力的平穩建立和鞏固,也使新生政權過了最關鍵的第一關,這也是因為在場的人,都是官員或者世家,都知道進退,如果是農民起義,就這第一步,不起清洗和內鬥才怪。

張宣凝發出笑聲,說著:“好,孤非常高興,先生,登基稱王典禮,籌備的怎麽樣了?”

“王上,已經籌備完畢,一月一日,必可登基,只是這月來,附近小股軍隊,紛紛來投,分為數百支,人數竟然達到了十八萬之多,還請王上示下,怎麽樣處置。”

聲勢大盛後,出現如河入海的投靠潮流,是理所當然的事情,當年杜伏威盛時,就曾經有過,記得歷史上,林士宏本來在明年就稱帝,也同樣有十幾萬人投靠,不過,相比於李閥一戰取長安,關中數十郡數百縣一起投靠,還是小巫見大巫了。

不管怎麽樣,這是好事,但是如果處置不當,又成為了大禍事,張宣凝說著:“這些人等,雖是賊軍,但是能夠轉戰,其中多有核心,熟知鄉裏,不可小看,你下去清點,先進行第一批挑選。”

“選其十五歲以上,四十以下之人,為兵數,再按照兵數,授予各首領官職,按照我制,各級官職有其親兵數額,命這等人,可自行挑選心腹而充之,其它兵員,全部統一分拆整編,訓練之後再給予組軍。”

一下子全部打散了,是不可能的事情,會來投靠的人寒心,但是完全不這樣又不行,會導致良次不齊,失了戰鬥力,而且也使軍中一開始就過於私軍化,因此折中的方法是唯一的道路,如果再不肯,也就寧可敵對不肯收編了。

強如瓦崗軍,盛時百萬,一敗就是土崩瓦解,這其實也是因為無法統一整編的緣故。

“以後戰鬥,必受降敵敗軍,強者可收編,弱者全部解甲歸田,由於敵對故,因此可以為縣役三年,南方總體上開墾不多,正好屯田以為計,開墾出的良田,也可賞賜給有功之臣。”張宣凝沉吟片響,才說著:“盡量在登基前,就初步清點完畢,孤登基後,第一件事情,就是大封群臣,他們也可在其中,以不失他們之望!”

“臣等遵旨。”

“還有何事?”

“王上確定國號如何,年號如何?”雖然早有定論,但是還是必須重新肯定一下張宣凝的意思,在眾目睽睽之下,張宣凝再喝上一杯香茗,雖然有點冷了,但是這種場合不適宜臣子進入,等了一會,他才欣然說著:“唐是國號,年號就叫武德吧!只是還有一事,我當引見一人給諸卿。”

說著,他拍手,說著:“傳我旨意,召房玄齡來。”

沒有多少時間,一個近四十歲的中年書生進來,此人氣定神閑,一身白衣,進來之後,向張宣凝行禮,又微微一笑,向各位大臣行禮,說不出的從容灑脫,頓時使各位閃過贊嘆欣賞的神色。

“玄齡是房族之人,齊州臨淄人。十八歲時就在本州舉進士,先後授羽騎尉、隰城尉,昨天前來,一場談話,使我敬佩不已,有些話,甚至打動於我,玄齡,你今天就在各位面前,再說一次。”房玄齡這人,他當然重視之極,早早發出了邀請,不過他是有家族的,雖然說大家族,許多子弟分仕幾家也沒有關系,比如當年諸葛家,三子分別侍魏、吳、蜀,但是總要擔當一些風險。

直到最近,張宣凝連占六郡,又傳出他是楊素孫子,得了楊公寶藏的消息,而瓦崗軍大興,南北切斷,天下必亂,因此他才經過長期考慮,決斷而來。

只是他來的已經有點晚了,不可能直接授予高官,因此才先引見各臣,日後徐徐提拔。

雖然區區一個隰城尉算得了什麽,區區一個房玄齡,誰也沒有聽說過,但是清河房氏卻是天下漢族世家,雖然現在漢族世家,無權無兵,比起胡人世家來說,已經不堪一擊,沒有真正實力可言,但是在知識界,輿論界,還是相當有影響力的,他能夠前來,別的不說,就說這份影響,也值得注意了。

“如今天下之戰,南北二切,在勢不在戰,誰能得勢,就可得天下。”

“勢者,天地人,天時豪強各分之,地者關中勝出,而人時,唐王如得天下,必重之慎之!”

“自五胡以來,華夏衣冠輕賤之,世家淪陷,隋雖禮春秋,但也是重胡,現在唐王要起,必占此局才可得勝。”

“還請唐王恕我之罪,唐王之父為楊玄感,其祖父楊素,魏國公,曾祖楊敷,字文衍;高祖楊暄,字宣和,位諫議大夫。楊暄之父楊鈞,司空公,追封臨貞縣伯,謚曰‘恭’,楊暄之祖父楊恩,河間太守。楊暄之高祖楊暉,洛州刺史,恒農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