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回 徐良得劍驚又喜 老道奪劍喜又驚(第4/5頁)

徐良離開黑石山,邁開大步急急趕路,恨不能肋生雙翅回奔家中。誰料想越著急還越出事,老西兒因為走近路,凈翻山越嶺,這一天正往前走著,就聽見山下有喊殺聲,徐良一愣,這是哪在打仗啊?聽這聲音人還不少。徐良登上一塊懸崖,居高臨下,手搭涼棚仔細觀看。由於樹木交錯著看不太清楚,影影綽綽就見山道上仗打得難解難分。兩方能有一百人左右,有人喊,“別叫他跑了,一個也不準留啊!追呀——”徐良想,這是兩夥爭鬥無疑,準有一夥是好的,一夥是壞的。也許是山大王在這兒劫道行兇?也許是分贓不均私打鬥毆?不管為什麽,我遇上了,不能不管。因為山太高,徐良只好尋覓道路奔出事地點,這就耽誤了一段時間。等徐良順著聲音找到這地方一看,仗打完了,往山道和山坡兩旁一看:凈是死屍,缺胳膊少腿的、開膛破肚的、腦袋搬家的、趴著的、仰著的,一股血腥味。徐良皺著眉、哈著腰仔細觀察,他發現死的這些人都是宋朝的官兵。老西兒一愣,這是怎麽回事?擡頭往兩旁看看,一切都很靜,不知那夥強人上哪去了。徐良就在死人堆裏來回走了幾趟。正在這時候,他聽見離這兒不遠有人發出呻吟,順聲音一找,在石砬子後面發現了一個人。這人跟血葫蘆一樣,腿上、身上都負了傷,靠著石砬子半躺半臥,手裏還拿了把刀。徐良覺著這人有點眼熟,但是又認不出是誰。

老西兒緊走兩步,蹲下身子,“朋友,你是哪一位?”這位聽來人說話不像敵人,把臉上的血跡擦擦,把散亂的頭發往後梳了梳:“哎呀,你不是徐三將軍嗎?徐三將軍啊!”

說罷撲在徐良懷裏就放聲痛哭。霎時,徐良認出來了,這人是開封府的官人,六品帶刀的護衛,姓姜叫姜樊,人送諢號“花刀將”,跟自己同在一個衙門共事。老西兒徐良趕緊把他抱住:“我說老姜,這是怎麽回事?”“徐將軍,你要早來一步,就出不了事了,快救大人!快!晚去一會兒大人就活不成了。”他這一句話把徐良嚇得腦袋嗡嗡直響。

他一說大人徐良就認為是包大人。他納悶兒包大人不在開封府,跑到這深山老林來幹什麽,也說不定是奉了皇上聖旨到哪辦事,在這兒遇上強盜了……徐良想到這兒,就追問:“你快說清楚哪位大人?”姜樊費了半天勁才訴說了經過:“包大人有個親侄子叫包世榮,去年進京趕考,高榜得中,得了榜眼,文才特別高,皇上親自接見,禦筆親批他為山西大同府的知府,當了四品皇堂。包世榮是個讀書人,一躍成為國家的命官。臨上任以前,到開封府向叔叔包拯辭行,聽叔教誨。包大人告訴他如何為官,以及忠君愛民一番教誨。包大人擔心侄子沒有經驗,恐怕他有負重望,就把開封府的兩名差官姜樊、黃茂撥給包世榮,告訴他,遇上為難事,可與他們商量,遇上危險他們倆還能保護你,將來你有了經驗,這兩個人再回開封府。”包世榮千恩萬謝。去年,在大同府上任,包世榮官聲甚好,跟他叔叔一樣,兩袖清風,明鏡高懸,把地面治理得非常安靜,萬民稱頌。

消息傳到朝裏,仁宗大喜。正好四川成都布政使李大人故去了,這個位置空著,所以皇上又加封包世榮為四川布政使。包世榮奉旨走馬上任,把大同府的事情做了交接,就帶著姜樊、黃茂起身奔往成都。於是便從這兒路過,這個地方屬蒲州管轄,四周圍都是山。

穿過這兒直接奔陜西,再從陜西直奔四川。這麽大的官上任身邊能少帶人嗎?全班人馬一共是一百四十余人。頭前挑著大旗、官銜牌、官銜燈,黃彩亭裏供著聖旨,後面是家眷。包世榮坐著八擡大轎,師爺、衛隊在兩旁保護著。誰也沒有想到,竟敢有賊攔路搶劫。方才從山裏出來一夥人,這夥人能耐太大了,一聽包大人從這兒路過,“呼啦”往上一闖,把包大人和家眷、東西全給搶到山上,把反抗者全部殺絕。姜樊受大人之托保護公子,身負重托,能不拼命嗎?但是孤掌難鳴,屁股蛋上讓人捅了一劍,後背上讓人砍了一刀。他昏迷不醒,賊認為他死了,搶完東西就沒影兒了。結果姜樊沒死,蘇醒過來一哼哼才幸遇徐良。他把經過訴說了一遍,徐良聞聽,氣得青筋都鼓起來了:“這幫賊人在什麽地方?”“我哪知道啊,大概就在眼前這座山上吧。”徐良看看天色,太陽快要落山了,一會兒天就得黑。他心裏盤算,大概這夥賊少不了,我不摸底就不能太著急,去了非吃虧不可。受傷是小事,主要是大人和家眷在人家手心裏攥著呢,一旦三公子出了事情,我對不起包青天哪!他檢查了姜樊的傷口,一瞅傷勢不輕,大口子都翻著,血不住往外淌,徐良就一伸手從百寶囊裏把最好的刀傷藥拿出來,給姜樊又上藥,又把衣服撕開給他包紮。經過搶救姜樊精神些了,便說:“三將軍,你得想個辦法呀,是調兵還是遣將,怏把大人救出來。不然的話,這命可就保不住了。”“不要著急,如果他們有心殺包大人,十個都殺了;不然的話,他也就死不了。我這就去救大人,你在什麽地方等我?”“我也不知道在哪兒好。”徐良一想,就把他扶到密林墳地,讓他坐到大碑上等著,千叮嚀萬囑咐不讓他離開這兒,等把大人救出來,再到這兒來接他。姜樊點頭答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