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文人掌朝綱

時間往回倒上三五日,九月廿七,開封府皇城之中。

自從龐太師率領一眾儀仗出使遼國之後,朝廷之中的朝會便一時冷清了許多,諸多事務也有擱置,眾朝臣甚少能有一次朝會能叫那趙禎滿意。

也是龐太師兩朝的元老,身居一品太師要職,把持樞密院數十載,掌控朝中言論,把握地方行事之權,實在不是後來的這些年輕朝臣所能比擬得上。眾人原本以為龐太師出使遼國之後,朝中或許會出現權力的空缺,少了一個往日裏總跟他們作對唱反調的太師,眾人或許可以一展身手,多多進言,一舉擴展自己一派在朝中的勢力。

然而自九月十二龐太師啟程之後,整個朝中便開始亂作一團。先是各地上報事務的奏章開始混亂,隨後整個樞密院都陷入了群龍無首之中,饒是這幾日間趙禎多次舉行視朝,頻率超過了以往許多,還是止不住樞密院的亂像。

這大宋的樞密院制度,沿襲自前朝李唐的三省六部之法,只是權力更為集中,幾乎一應用兵遣將,糧草調度以及大部分地方官員的審核任免,都有樞密院參與其中。龐太師在時,這樞密院由他一手掌控,個中種種俱是井井有條,幾乎不需要趙禎多操心什麽。如今太師一走,雖然也留下了人手看護,始終行事不如龐太師老練,卻是叫樞密院一時之中陷入了混亂。

平心而論,龐太師絕對算不上一個好官,更算不上一個清官,比之前朝魏征,本朝包拯都是大有不如,甚至可以說是相互對立。然而作為一個把持朝政數十年的老太師,龐吉在應對一應朝政軍務上的能力卻真是無可挑剔,就是再尋另一個能人來也不能做得比他更好。也就是因為這個原因,趙禎對龐太師的許多事情都是了然於胸,卻一直假裝不知,甚至經常袒護縱容,也是真離不開龐太師這位老臣。

對皇家天子來說,一個大臣是否清廉或許不像老百姓想得那麽重要,有時候像龐太師這等百姓口中的“奸佞”,反而是皇帝治理天下的儀仗以及助力臂膀,深得趙禎的喜愛以及依賴。皇帝真正要處理的,其實只是那些貪婪而無為的庸碌官員,其余貪斂些許的,只要在朝中還有作用,其實是不會受到太嚴重的追究的。

封建統治其實也就是如此,國屬君,君統臣,臣治萬民。朝廷之上根本就沒有什麽禮義廉恥,歸根到底不過是為了王朝皇權的穩固罷了。在這個前提之下,龐太師在有宋一朝可謂是要風得風,要雨得雨,一人之下,萬萬人之上,權勢真實不虛。

也不怪趙禎用人不明,眼看著如今朝中和樞密院的亂象,眾人多少也是知道了龐太師的重要之處,自忖難以平息如今事態。有些聰明的朝臣看到如今情景,已然知曉了龐太師在朝中的真實作用以及地位,內心裏已然熄滅了扳倒龐太師的幻想,知道了自己與太師在朝中地位的差距。

連日以來,西夏和北遼屯兵不斷,邊關戰事吃緊,朝中失了龐太師坐鎮,眾人一時倒還真沒有什麽能叫趙禎滿意的辦法。北遼那邊,因著龐太師出使。情況已然有所緩和松動;西夏一帶卻是變本加厲地騷擾大宋邊民,範仲淹等人兩日一封急報地往朝裏回報情況,卻也是一籌莫展,無論眾人如何爭執商議,都是沒有能解決西北情況的法子。

加上近幾日來,大批武林人士紛紛前往開封府境內,聚集在少室山之下,似乎是有什麽舉動。趙禎自己一早得到了空玄方丈的消息,知道武林人是要舉行數十年不曾舉辦的武林大會,一同商議對付彌勒教和邊境戰事壓力。饒是如此,朝中還是一派兵荒馬亂,卻也是因為之前西寧城被困之時,眾人都是真實不虛地見識到了練武之人的能力,知道他們五千人擊潰了數萬人的西夏大軍,對他們這次聚集也是十分忌憚。

要是這成千上萬的武林高手一時轉頭攻向皇城,這大宋的江山還要不要了?

所謂“存在即有道理”,其實自軒轅黃帝以來數千年,中原武林人士聚集也不是一次兩次了。就是最近的一次,眾人壽州鎮壓太玄教之時,也是有個近千人匯聚,朝廷也不曾有太過激的舉動。

然而之前種種情況,乃是因為朝中有龐太師這樣的主事之人坐鎮,知道應該如何應對這等情況。要知道龐太師雖然痛恨中原武林人士,恨不得將這群只練肌肉不練腦子的莽夫一網打盡,可是他始終知道天下局勢,時刻克制自身,知道不能輕舉妄動,幾番有機會對中原武林人士下手,龐太師都是審時度勢之後選擇了隱忍,不曾派兵幹擾過他們分毫,兩方還算是相安無事。

江湖武林和朝廷廟堂,兩者相互獨立,彼此間處於一個監視和守望相助的狀態,關系細分隱晦曖昧,數千年來也是相安無事。只是如今大宋情況特殊,各種內憂外患,趙禎和他的朝廷表面上還是一派鎮定,其實已經是驚弓之鳥,對一切局勢變動都是十分警惕,卻是再也經受不起這些武林人士在皇城之外聚集的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