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元神攝心意

徐方旭手中長劍一挑,卻見外面有一高挑勻稱,袒胸露腹,披著大紅色袈裟的年輕人走了進來。只是先前太和真人看得真灼,眼下這人的容貌卻是又隱藏到了迷霧之中,叫三人看不清楚。

三人只覺得這人詭異非常,又是隱約覺得熟悉,那感覺就像是鬧事之中與多年不見得摯友擦身而過,只有模糊感覺,卻是一時難以回想,觀察回望更是無從說起。也是先前太和真人堪破了這人的奇門遁甲之術,才能破去他的神通,在場三人卻是一無那等眼力,二也心中緊張焦急,沒能仔細觀察,自然也就看不清這人的相貌。

所謂“奇門遁甲”之術,其實原是上古流傳下來的一種術數。相傳太古年間,軒轅黃帝在江邊思考人道規律,見一龍馬巨獸從水中升起,身上花紋暗含天地道理,乃是一座“幻方”,呈現“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為肩,六八為足,五局中央”的格局,世稱“河圖”,是為黃帝推演先天八卦的根本所來。而後來大禹治水的時候。又有神龜背負道理相似的“洛書”從洛水中升起,指點禹王開山治水。

中原的九宮八卦之術,從那個時候起開始流傳。其中八卦一支,在皇帝推演先天八卦之後,先作“歸藏”,後演“連山”,至周文王時推演作六十四卦,是為“周易”,中間也有變數,大能化兩儀陰陽為天地人三才,寫作《太玄》,便是長生老人一脈武道的理論基礎。

而在伏羲八卦之外,河圖洛書又演化出了幹支術數,八門九宮,去天幹之中“甲”之一位,取“乙丙丁”是為“奇”,用“生休傷杜景死驚開”是為“門”,演化奇門遁甲,也是往古軍武之陣的根本來源。

這奇門遁甲之術,原本是用作計算天地規律的工具,後人從中領悟精要,化為陣法,又從陣法之中反推天地大道,演化出了一套近乎神通,詭異莫測的武功路數。只是因著奇門遁甲之術太過艱深晦澀,不是一般武功那般打熬身體就能成就,中間各種繁復算術,非天資卓絕,心性絕佳之輩不能理解領悟分毫。像絕大多數武林中人那般,出門買個饅頭都懶得算賬的心性,卻是萬難體會個中奧妙,一見各種數字就是頭大如鬥,修煉此法之人自然是越來越少,奇門遁甲漸漸成了皇室秘傳之術,也是帝王之術的根本,甚少流傳於民間。

只是這天下的智慧,由一眾勞動人民發現,自然不可能自絕於民間。千百年來,掌握這等玄門神通的武林中人雖是不多,卻也不曾斷絕過傳承。就是現在還在蘇州的長生老人,就是此道中的狀元魁首,號稱不遜諸葛武侯的存在,對此十分精通。而眼前這位“彌勒佛祖”,也是精通奇門遁甲之術,一應武道神通,俱是來自術數,與那彌勒教主一般,都是走了武道的另外一種演化,自有神異之處,甚至也靠著此煉氣化神,近乎返虛,證就地仙果位,也是凡人所不能匹敵。

三人不知道先前太和真人與這人動手的細節,自然也就不知道這人的手段功力來自何方,只將其當作一個地仙級別高手看待,一時也是十分緊張。武道之中,境界相差點滴,手段就會差距許多。所謂“差之毫厘,謬之千裏”,近乎返虛的地仙人物,就是將三人捆在一起也萬難匹敵,自然也是個中厲害,諸君自知。

這人甫一出現,就是給場中三人帶來了無盡壓力,幾乎要叫三人手足發抖,難以自持。也是三人大概知道,太和真人就是隕落在此人手中,一切種種厲害,仇恨沖上心頭,顫抖之處倒也不全然是畏懼,多少還有憤怒之意在其中。

徐方旭一面小聲叫兩人盡快尋著機會逃走,一面也是運足了周身功力準備舍命一波,也是知道自己遠遠不是眼前之人的對手,動起手來只怕一兩招都接不下來,已是明白眼前十死無生之局,只求沖玄子盡快找到密道,將孫向景帶走逃生,自己也就死而無憾了。

這人一見三人,也不急著動手,只是手握祖師佩劍,緩步朝著三人走來。

也是之前太和真人破去了他的奇門遁甲之術,一時叫他心神內息都是受到了極大的震蕩,又是一路追來,自然也是不復鼎盛全力之時。彼時雖然還沒人悟出各種力道之間的相互作用,天道規律卻是一直真實存在,蠻力一拳打出還能震痛手骨,像蠱術和奇門遁甲之類的異種神通自然是反噬更重,施展無功就要傷害自身,也不是那般能夠輕易禦使的。

孫向景一見這人過來,當即就是運轉周身內勁,灌注在巫月神刀之中,只待這人再靠近個一兩步,就將這蘊含了長生老人奮力一擊的招式用出,屆時就算不能將這人一刀兩斷,起碼也要叫他吃個大虧,實力大損,好叫徐方旭能夠尋機與自己一同逃離,不必面對這般恐怖對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