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回 大戰襄陽(第6/17頁)

當日楊過心傷腸斷,知道再也不能和小龍女相會,於是縱身躍入谷底,只道定然粉身碎骨,從此一了百了,不料下墮良久,突然撲通一響,竟是摔入了一個水潭之中。他從數百余丈高處躍將下來,沖力何等猛烈,筆直的墮將下去,也不知沉入水中多深,突然眼前一亮,似乎看到一個水洞,待要凝神再看,水深處浮力奇強,立時身不由主的被浮力托了上來,便在此時,郭襄跟著跌入了潭中。

當時的奇事一件跟著一件,楊過不及細想,待郭襄浮上水面,當即伸手將她救到潭旁的岸上,問道:“小妹子,你怎麽跌到了這裏?”郭襄道:“我見你跳下來,便跟著來了。”楊過搖頭道:“胡鬧,胡鬧!你難道不怕死麽?”郭襄微笑道:“你不怕死,我也不怕死。”楊過心中一動:“難道她小小年紀,竟也對我如此情深?”想到此處,不由得雙手微微顫動。

郭襄從懷中取出最後一枚金針,說道:“大哥哥,當日你給了我三枚金針,曾說憑著每一枚金針,我可相求一事,你無有不允。今日我來求懇:不論楊大嫂是否能和你相會,你千萬不可自尋短見。”說著便將金針放入他手中。

楊過眼望手中的金針,顫聲道:“你從襄陽到這裏來,便是為求我這件事麽?”郭襄心中歡喜,說道:“不錯。大丈夫言而有信,你答允過我的事,可不許賴。”

楊過嘆了一口長氣,一個人從生到死、又從死到生的經過一轉,不論死志如何堅決,萬萬不會再度求死。他上下打量郭襄,只見她全身濕透,冷得牙關輕擊,卻是滿臉喜色,於是拾了些枯枝,待要生火,但兩人身邊的火折火絨都已浸濕了不能使用,只得道:“小妹子,你先練兩遍內功,免得寒氣入體,日後生病。”郭襄兀自不放心,問道:“你已答允了我,不再自盡了?”楊過道:“我答允了!”郭襄大喜,說道:“咱兩個一起練。”

兩人並肩坐下,調息運氣。楊過自幼在寒玉床上習練內功,這一些寒氣自不放在心上,伸手撫住郭襄背脊上的“神堂穴”,一股陽和之氣緩緩送入她體內。過不多時,郭襄只覺周身百脈,無不暢暖。

待郭襄內息在周身搬運數轉,楊過這才問起她如何到絕情谷來。郭襄說了。楊過怒道:“這法王如此可惡,咱們覓路上去,待你大哥哥揍他個半死。”說話未了,突然空中墮下一頭大雕,在潭中載沉載浮,受傷甚重。郭襄驚道:“是咱家的雕兒。”跟著雌雕飛下將雄雕負上,第二次飛下時,楊過將郭襄扶上雕背。他只道那雕兒定會再來接自己上去,豈知待了良久,竟是毫沒聲息,他哪裏知道雌雕已殉情而死。

楊過待雕不至,當即觀看潭邊情景,一瞥眼間,只見大樹上排列著數十個蜂巢。這些蜂巢比尋常的為大,而在巢畔飛來舞去的,正是昔年小龍女在古墓中馴養的異種玉蜂。楊過一見,禁不住“啊”的一聲驚呼出來,雙足釘在地下,移動不得,過了片刻,這才走近巢旁察看,只見蜂巢之旁糊有泥土,實是人工所為,依稀是小龍女的手跡。

他定了定神,心想:“遮莫當年龍兒躍下此谷,便在此處居住?”繞著寒潭而行,察看一遍,但見四下削壁環列,宛似身處一口大井之底,常言道“坐井觀天”,但坐在此處,望上去盡是白雲濃霧,又怎得見天日?

楊過折下幾根樹幹,敲打四周山壁,全無異狀,但凝神察看,發見有幾棵大樹的樹皮曾為人剝去,有些花草畔的石塊排列整齊,實非天然,霎時之間,忽喜忽憂,一顆心怦怦的跳個不住,這時已料得定小龍女定在此處住過,只是悠悠一十六年,到今日是否玉人無恙,有誰能說?楊過素來不信鬼神,但情急之下,終於跪了下來,喃喃祝禱:“老天啊老天,你終須保佑我再見龍兒一面。”

禱祝一會,尋覓一會,終是不見端倪。楊過坐在樹下,支頤沉思:“倘若龍兒死了,也當在此處留下骸骨,除非是骨沉潭底。”記得先前沉入潭時曾見到大片光亮,甚非尋常,其中當有蹊蹺,想到此處,一躍而起。

他大聲說道:“好歹也要尋個水落石出,不見她的屍骨,此心不死。”於是縱身入潭,直往深處潛去,那潭底越深越寒,潛了一會,四周藍森森的都是玄冰。楊過雖不畏寒,但深處浮力太強,用力沖了數次,也不過再潛下數丈,始終無法到底。此時氣息漸促,於是回上潭邊,抱了一塊大石,再躍入潭中。

這一次卻急沉而下,猛地裏眼前一亮,他心念一動,忙向光亮處遊去,只覺一股急流卷著他的身子沖了過去,光亮處果是一洞。他拋下大石,手腳齊劃,那洞內卻是一道斜斜向上的冰窖。他順勢劃上,過不多時,波的一響,沖出了水面,只覺陽光耀眼,花香撲鼻,竟是別有天地。他不即爬起,遊目四顧,只見繁花青草,便如一個極大的花園,然花影不動,幽谷無人。他又驚又喜,縱身出水,見十余丈外有間茅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