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九 鐵血之陣 後記

我喜歡武術,這個現在很多人都知道。卻也因為這一點,導致不少朋友誤會《武道狂之詩》書裏的武打情節,尤其「大道陣劍堂講義」描述的武功理論和門派歷史,全部都是真實。請別忘記這本書始終是小說,我構想內容時,雖然花了不少工夫搜集真實資料作為靈感,但實際描寫起來,還是加入了許多超人的誇張和浪漫的想象——畢竟要寫一個好故事,首要並非翔實,而是味道。

比如這一卷述及張三豐創「太極拳」,還有俞蓮舟、張翠山等武當開山弟子的「歷史」,同樣是「有根據的杜撰」。

絕大多數人認識這些名字,都是因為金庸前輩的《倚天屠龍記》,我也不例外。《倚》裏寫的「武當七俠」是有資料依據的,源自一篇號稱宋遠橋親筆記述的《宋氏家傳太極功源流支派論》,民國時期不少太極書籍都有傳抄或轉述此文,包括一九二一年出版的許禹生《太極拳勢圖解》(這書的復印本現在市面仍存)。《倚天》初版裏的殷六俠,亦是按原文記載叫殷利亨,後來的修訂版本才改名為殷梨亭。

《宋》一文經過不少人仔細考證,相信是後人偽托;即便不假,內裏記載的太極功祖師李道子,能夠從唐朝活到明朝,也是極其荒誕。文章雖偽,不代表裏面記述的人物全都是假。比如張松溪的名字,在《王征南墓志銘》和《寧波府志》都有提到,不過當中記述指他是嘉靖年間人,非張三豐直傳弟子。很多武術歷史文獻都入於野史一類,真真假假,互相矛盾,得等待武術史家去求證發掘。而我這個寫小說的,只是信手拈來,盡量穿鑿附會得有趣一些。

寫這麽多無非想說明:我現在這個武當派「歷史」版本,並非基於《倚天屠龍記》改寫,而是采用了跟《倚》一樣的參考材料,希望大家別誤會我在拿經典作品「亂搞」。

當然我仍然要萬分感謝金庸前輩。《倚》是我第一部看的金庸作品,也是最喜歡的其中一部,沒有他的啟發,我絕對寫不出這樣的武當派來。

七月是一個令我熱血沸騰的月份。固然因為夏天,也因為香港書展,但絕對不止這些。每年七月,也是我們香港人重新審視自我價值與原則的日子。

我寫這部武俠小說,不敢說有什麽教化意義。但書裏描寫了這許多狂狷之士,至少希望傳達一種堅剛奮發之「氣」,讓人不要輕易墮入鄉願或犬儒,我相信是這個時代所逼切需要的東西。

喬靖夫

二零一一年七月二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