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二 卷 第 七 章 情字誤人

四十歲的真情與年輕時的真情其實沒有什麽不同,細細辨之,一樣的感人。

於是,了清師太——不,應該說是盧小瑾緩緩地解下了胸前的佛珠,小心翼翼地包好。

她不是一個很好的佛門弟子,她是因愛生恨,因恨嫉俗,從而出了家。所以,她並未做到四大皆空,在她的靈魂深處,仍有一種東西隱藏著,就像一粒冬眠的種子,只要有陽光與水,它終有一天會破土而出!

初憐靜靜地看著自己師父的動作,她的心情頗為復雜。她並不喜歡這種青燈孤佛的日子——這並不是一種過錯,向往更美好的日子是人之本性,佛家也是遵循自然之道,奉行信之則有、不信則無的道理,心中有佛,方為至悟,心中無我,方為至真——初憐之所以成了尼姑,只不過是因為她的師父了清師太是尼姑。

也就是說,如果盧小瑾是道姑,那麽她也會成為道姑。她的選擇,也是身不由己的。在她的記憶中,很小很小的時候就被已成了尼姑的盧小瑾收養,之後她只有自然而然地沿襲盧小瑾所走的路子。

她別無選擇!

而今她發現也許她師父已改變了初衷,對師父這種舉動,她並不反對,甚至還有些欣喜。

只是她不明白師父為何會為了一個貌不驚人的瞎子而做出這麽重大的決定!

初憐的生活圈子小得不能再小,她所能看到的只有師父與香客,因此人世間的許多愛恨情仇,她是絲毫不懂的。只是隨著年齡的增長,她已是正值青春年華,卻不得不過著清淡枯燥的日子,這使得她變得性格偏激,動輒便遷怒於人!

她害怕的不是清苦,而是孤單。年輕人總有一顆欲飛的心,但現實卻要將它拷上重重的枷鎖!

所以,她不快樂,但師恩重如山,她甚至連不快樂也只能是藏在心中。日子久了,性格便日趨古怪了。

果然,盧小瑾道:“初憐,你還記得你俗家的名字嗎?”

初憐的心不由自主地一顫,輕輕地搖了搖頭。

她的確不知,在三四歲的時候,她便有了”初憐”這個法號,她不知道這麽早便有法號是否符合規矩,反正靜音庵只有她與師父二人,所以也就不去計較這些細節了。

盧小瑾緩緩地道:“你的名字叫封楚楚。”

甫聞“封楚楚”三字,初憐身子不由一震,兩行清淚已奪眶而出。

誰也無法體會到她此時的心情……

她一直以“初憐”的身份生存在世間,自己雖然偶爾也會想起自己的從前,想知道自己來自何方,為什麽不如別人那樣有爹有娘有家,而成了一個小尼姑,但這些想法都是一閃而過,她對自己說:“也許找就是一個被人遺棄在路邊的女嬰,恰好被師父看到擡了回來了吧。”

現在,她一聽到自己的名字,自然不由百感交集!她沒有料到自己本來就有一個俗家名字的!

既然師父知道自己曾經擁有的名字。想必定會知道自己親生父母是誰!

這是一個在夜深人靜的時候會吞噬靈魂的問題,師父既然告訴了她名字,想必也會告訴她的身世!

她身軀不由自主地哆嗦如一片秋風之葉,再也沒有了面對寧勿缺時的那股刁蠻了‘寧勿缺也隱隱察覺到了清師太的心意,他的感覺是有些不自在,無論是誰,看到出家人還俗,都會有些不自在的。那種感覺,與背地裏了解到別人不光彩的隱私有些相似。

也許並不覺得這有什麽不光彩之處。

盧小瑾道:“為師一向讓你要潛心向佛,而今我卻出爾反爾,先背叛了佛祖,你怪不怪為師?”

初憐用力地搖了搖頭。

盧小瑾嘆道:“也許將來佛祖也不會饒恕我的,可為了我四師兄,即使下十八層地獄,我也在所不惜!”

她的鄭重與肅穆,讓人絲毫不會感到她的話與其身份有何不協調之處!

是不是世人對佛學的理解有失偏頗了?佛學提倡不僅追求自我的完成與救濟,也要廣泛地關愛別人。尤其是其中的大乘佛教教義更是強調了這一點。既然如此,為何就不能去愛自己?

寧勿缺幹咳一聲,緩步踱至窗邊,向外望去。

天已越來越亮,東邊有一片火紅的艷霞,鳥鳴聲也一聲響過一聲。

再多的死亡,再多的陰謀,也無法改變日出日沒的規律。陽光依舊溫馨明亮,看到它極富生機地穿過層層的林葉留下亮亮斑點的情形,誰會想到在它隱身之時,已有那麽多血腥的故事在上演?

盧小瑾接下來的話,讓寧勿缺大吃一驚!

只聽得盧小瑾道:“初憐,你可知你生父生母是誰?”未等初憐回答,她便接著道:

“你的生父生母就是十六年前隨同洪遠鏢局的鏢車被劫時死去的封家人!”

寧勿缺呆住了!甚至於覺得窗外的陽光似乎暗了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