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刀君劍後(第5/14頁)

這一處地方相當寬敞,但左右兩側和後面都是更高的石壁,除了向東的石壁之外,向南和北的石壁都長滿了青苔,因為這兩面陽光照射不到,即使是秋冬之際,太陽躞度變化,也曬不到。海風亦吹不到這兩面石壁。所以長出肥厚的青苔,每一面足足有十丈方圓的一大片,在正面白色的巖壁對比之下,襯托出異常的景致。

在正面白色石壁,離地不過兩尺之處,有一處凹了進去,卻是一個正方形,邊緣十分整齊,好像有人雕刻而成的一般。具體地說,就是在這石壁上有一個尋丈見方的凹入空格,凹進去的深度約是四尺,因此,方格內的墻壁就不致被風雨侵蝕。

方格之內的石壁表面打磨得十分光滑,石質細膩之極。純是白色。在這經丈方格之內,刻得有許多人像,除了一部份是打坐,或空手行走的姿勢之外,其余尚有幾十幅,都是持刀作勢,騰踴蹲滾,式式皆全。

這空格內的人像,就是羅家威震天下的“血戰刀法”的本源了。百余年前羅廷玉的祖父羅年,就是從這上面學到了“血戰刀法”,才能建立翠華城,成為武林重鎮。那些持刀的人像,不必細說,至於打坐和行走的姿勢,卻是內功和行功。簡單明了易於學習,卻又威力無窮,一生修習都難臻止境。

在方格之外的左側,有一塊高達四尺的石碑,貼壁豎立,這塊石碑,乃是就一塊天然巖骨雕鑿而成,表面仍然很粗糙,距石壁不過五寸左右。在石碑之前五六步之處,又有一座石墩,墩上已留下淺淺的痕跡,一望而知有人在墩上生過無數歲月而致。

羅廷玉修習內功之時,也是在石墩上打坐。他一睜眼的話,便可以瞧見石碑上刻看四個大字:“君臨天下”。事實果然不錯,羅家的上兩代都曾經“君臨天下”,成為無與倫比的武林宗匠,然而第二代羅希羽的下場,卻推翻了石碑上的四個大字。

在這四個大字之內,還隱含了一件秘密,原來這“君臨天下”四字,指的並非是那方格內的武功成就,而是別有所指,另外有一套武功,尚未發現。假如能參破這個秘密,才可以“君臨天下”。此所以碑前的石墩上留下了打坐的痕跡。羅家上兩代為了參悟此秘,不知花了多少心血工夫。

羅廷玉拭掉眼淚,回轉身子,走到石墩,坐了下來。他本想修習一會內功。可是在今晚中秋月圓之夜,他無論如何也靜不下來做功課。他迎面對著石碑,碑上的四個大字好像向他嘲笑。移開目光,便見到方格內精致生動的人像。

靜靜的坐看,內心卻掀起萬丈波瀾,各種痛苦交相侵襲,感懷身世,瞻望將來,真恨不得投落茫茫大海之中,葬身魚腹,一了百了。但他卻不是逃避現實的人,他把希望寄托在自己的恒心毅力上,而不寄托在參悟秘密之上。他想:只要我功力日深,刀法更進一層,便可以率眾對抗嚴無畏,把他擊敗之後,重建翠華城。

他時時想起父親最後囑咐的話,那時羅希羽已點住他的穴道,好讓手下把他送走,臨走時向他說道:“望你三年之後,卷土再來,重建翠華城。”

三年時光雖不算短,但修習這等上乘武功,三年只不過是其中的片段而已,因此,他最感到焦急的就是這一點,如何能在三年後就卷土再來,重建翠華城呢?現在已過了一年,卻離成功的目標還差一大截。

一幕幕的往事閃現過他腦際,當日慘烈的景象和殺聲,使他突然熱血沸騰,坐立不住,唰地躍起,揮刀猛劈。長刀破空之聲,尖銳刺耳,充滿了使人心寒膽落的威勢,他的一腔怨憤,使這一路兇狠的刀法,更加兇狠威猛!

他已感到每一刀發出之時,已隱隱有刀氣透出,使得順手之極。因此,他不知不覺沉迷在奇奧巧妙的刀法之中,渾忘了一切。遠遠望去,他的刀光已化為一個巨大的白色圓球,把他的身形裹在當中。他把血戰刀法使完又使,無端端增加了七個招式。這七個招式也不算得是他自己創造,因為方格內亦有這麽七個式子,不過從羅年起到羅希羽為止,他們浸淫於刀法之中那麽多年的功夫,仍然摒棄了這七個招式。

羅廷玉當然曉得這原故,據他父親說,這七招一則不夠辛辣兇毒,二則摻在血戰刀法之內,反而使這一套刀法不能貫接。他曾經特別留心這七招,一年下來,越發覺得有理。但日下卻無意之中把這七招都融匯在整套刀法之內,但覺這七招妙用無窮,也沒有一定的次序,有時在某兩招當中夾上七招中的一招,但覺刀氣激射,平添無限威力,有時這一招夾在別的招式中,則變成無懈可擊的守勢,一如我們用力之際,時間一長,便須得喘息一下似的,而由於這一喘的結果,可以增加後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