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垂拱四年,八月初三,天氣晴朗,萬裏無雲的天空像一個大穹廬,罩住了綠色的大地。

東都城外的洛河流水滔滔,綿延不絕。在洛河最寬處的北岸,立著一座長、寬各為五丈的方形木台。巨大的木台由四根柱子支撐著,柱子深深地插在洛水的岸邊。高台高達五丈,直聳雲霄,正是接近上蒼之所。現在,太後馬上就要登上這座高台,祭祀上蒼了。

午時已到,這是天地之間陽氣最盛之時。樂聲響起,旌旗飄舞,鑼鼓喧天。太後身後是連夜趕到東都的都督、刺史們,還有宗室、外戚,多達萬人,再加上外圍的百姓、禁軍,這次洛水祭天大典足有數十萬人參加。在剿滅了越王李貞、瑯琊王李沖的叛軍後,朝堂上再無反對太後之聲,太後更是將自己加尊為“聖母神皇”,作神皇三璽,大赦天下。

此時此刻,太後在前,皇帝李旦在後,率領文武百官,開始了大典。太後穿黑黃袞服,頭戴冠冕,佩鹿盧玉具劍、火珠鏢首、白玉雙佩、三玉環,腳穿朱襪,足蹬赤舄,沿著階梯一個人登上了祭天大台。她的兒子——皇帝李旦在祭天大台下跪下。

太後登上五丈高的高台。她的左右是珍貴的寶器,匯集了天下的黃金、珠寶、玉器,發出的光芒不亞於太陽。太後要按照《昭和》《致和》《鹹和》《九和》《顯和》《敬和》《欽和》《齊和》《德和》《和》《通和》《歸和》這些章節來祭天。隨著《昭和》樂章的響起,太後對天跪拜,將祭祀之酒灑入底下滔滔不絕的洛水之中。之後,九百九十九名司儀齊聲歌唱《大享拜洛樂章》:“舒陰致養,合大資生。德以恒固,功由永貞。”太後再次請來禦酒,將酒灑入洛水。司儀又唱:“升歌薦序,垂幣翹誠。虹開玉照,鳳引金聲。”至此,第一章方才完結。

與此同時,狄公和元芳慌張地從東都南門出來,來到了祭天大典的木台前。狄公被李多祚的禁衛軍攔住,他亮出官牒,表明身份,李多祚讓他和元芳進了內圍。狄公沒有跟著人群圍觀祭天大台,而是遠觀高台下的四根柱子。在這塊凸起的土地上,兩人合抱才能抱過來的粗大柱子深深地插入地下。

狄公仔細觀察著這四根柱子,這些柱子乍看上去似乎沒有什麽問題。他來回走動,從各個角度觀察柱子,直到看見一絲異常:西北角的柱子有些傾斜!

狄公看了看柱子,又看了看身後。身後大約一裏外隱隱有一座土坡。狄公帶著元芳,向土坡飛奔而去。很快,二人便遠離了祭天的人群和守衛,來到了土坡前。狄公仔細觀察這座土坡,撿起一塊泥土,放入手中,用手搓捏,感覺黏糊糊的。狄公讓元芳拿出三丈長、可以折疊的探鏟,將其深深地插入土坡周圍的泥土裏,將地底的泥土帶出來。

元芳試了很多次,探鏟帶出來的地下土都並無異常。他累得滿頭大汗,卻一無所獲,幾乎快要放棄了。最後一次嘗試時,探鏟往下的阻力驟然消失了。元芳大驚,繼續往下探,直到再次碰到了土壤。狄公連忙讓元芳拔出探鏟。果然,地下有將近五尺高的地道,只是不知道源頭在何處。

遠處的樂聲嘹亮地響起,狄公聽得出,樂章演奏到了《敬和》,祭典已經過半。他心中如火燒一般焦躁不安。

狄公和元芳探測到了距洛河三裏遠的一座山坡上。狄公緊張地遙望,忽然發現有一棵樹孤獨地立在山坡之下,他大為疑惑。這座光禿禿的山坡下為何單有一棵樹?他和元芳急急忙忙地來到了這棵樹下。狄公仔細地觀察這棵樹,突然看到了端倪:“元芳,將此樹拔了。”

元芳放下探鏟照做。雖然樹幹有一人抱這麽粗,但是元芳輕易地就將樹拔出來了——這棵樹竟然沒有樹根,下面是一個深洞。狄公要下去,被元芳攔住:“大人,我先來。”

元芳拔出鋼刀,踩著陡峭的階梯下了洞。他們往前走了幾步,洞內漆黑一片,陰冷潮濕,空氣裏有股發黴的味道。元芳在前,警戒地注視著前方。洞果真是通往洛水的。狄公和元芳往前,一直走到了盡頭——有根大柱子直插地道,它正是支撐高台的西北角的柱子。在他們的頭頂,便是太後的祭天大台。

一個黑影站在柱子下,像幽靈一樣。

“前面的是人是鬼?”元芳擎著火把,大聲喊道,手摸向了鋼刀。

“元芳,不可妄動。”狄公在他身後道,“前面之人是駱賓王。”

果真如狄公所說,失蹤了許久的駱賓王點燃了手中的火把。他蓬頭垢面,骨瘦如柴,兩只眼睛在火焰的照耀下熠熠發光,像來自地獄的鬼火。“狄公,很榮幸,再次見到你了。”

“榮幸屬於我。”狄公走到元芳前面,“觀光先生,你讓我好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