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回太息故園成瓦礫誰營新冢慰孤兒(第4/11頁)

陳石星笑道:“桂林的風景當然確實不錯,不過盡信書不如無書,杜甫寫桂林的詩卻是有許多錯誤的地方。”

這倒是雲瑚聞所未聞的,不禁問道:“怎樣錯了?”

陳石星道:“杜甫寫桂林的詩,有幾句道:‘五嶺皆炎熱,宜人獨桂林。梅花萬裏遠,積雪一冬深。’這幾句就是大錯特錯了。

“五嶺皆炎熱這是不錯的,但桂林在夏季也並不清涼。桂林是亞熱帶地方,和五嶺同一緯度,非但不清涼,恐怕還比別處熱呢。因為它到處都是石山,白天被烈日照射一天,晚上散發出來,其悶熱可想而知。幸好現在是秋天,春秋佳節,才是遊玩桂林最好的時候。”雲瑚說道:“那咱們倒是來得合時了。”

陳石星繼續說道:“桂林雖然也有梅花,但並不多,更無萬裏梅林的景色。冬天偶然或會下一兩天小雪,決無積雪一冬深的情形。”雲瑚笑道:“俗語也有說的,文人多大話嘛。”

陳石星說道:“這倒不是杜甫故意的筆下誇張,他之所以寫得失實,是因為他根本沒有到過桂林。或許他是仰慕風景甲天下的桂林山水,於是以耳代目,從傳聞而得句。桂林的好處並非氣候宜人,氣候最好的地方是昆明和大理。桂林也並不是以梅出名。這兩點他都搞錯了。”

雲瑚笑道:“以耳代目,謬誤難免。所以縱然是詩聖,也犯了錯了,這倒可以作為我們的鑒戒呢。”

陳石星又道:“古人又有詩雲:‘桂林無雜木,山水有清音。’上一句也是錯的。其實桂林的桂樹也並不多,更別說是只有桂樹沒有雜木了,桂林是以榕樹出名的,是以它有個別號,叫做榕城。”

雲瑚笑道:“你是桂林人,怪不得對桂林的一切都能如數家珍了。我的運氣也很不錯,有你這樣一個好向導。”

陳石星道:“你到了我的家鄉,我自當盡地主之誼。只可惜桂林雖是我的家鄉,我在桂林卻已沒有家了。”

雲瑚說道:“正在談得好好的,你卻說這些喪氣話作什麽?我和你不也一樣,都是失了家的啊!”

陳石星抱歉道:“對不住,我是遊子還鄉,不禁有幾分興奮,也不禁有幾分傷感。”

兩人到了桂林,日頭尚未落山。陳石星道:“咱們在東門外找一間客店好不好。我的家就是在東門外七星巖下的。”

雲瑚笑道:“你不必問我,你是主人,一切由你安排。”

陳石星在東門外的花橋旁邊找到一間小客店,卻沒立即進去,說道:“讓我先盡地主之誼,請你嘗嘗桂林的名產。”

“花橋”也是桂林的一個名勝。“獨秀峰青,漓江波冷,花橋煙月朦朧。”在桂林著名的風景之中,它是和獨秀峰、漓江並列的。橋的左邊是普陀山,右邊是月牙山,靈劍江在橋下潺潺流過。但橋底還有一片空地,有許多小販擺有攤子,好像一個小小的市集。陳石星下了馬,走到橋上憑欄遠眺,看了多時,讓激動的情懷稍稍平靜,這才走下來和雲瑚去買“馬蹄”。

“馬蹄”(即荸薺)是桂林著名的土產,叫做“無渣馬蹄”,清甜多汁,不用吐渣。雲瑚贊道:“荸薺我吃得多了,果然是你這兒最好。”

四年多前,陳石星幾乎每天都背著魚簍,從那小客店經過,他依稀還認得那客店的老板,那老板卻不認識他了。要知四年前他是個衣衫襤褸的窮小子,像他這樣的窮小子街上多得是,店主人哪裏會注意及他?如今他與雲瑚是衣服華美,像是富貴人家的少爺,那老板即使認識四年前的他,也是絕對想像不到目前的這個“少爺”就是四年前的那個窮小子。

老板笑臉相迎,說道:“兩位來得正巧,剛好空出一間上房。”雲瑚面上一紅,說道:“我們要兩間房間。”老板詫道:“你們不是一起的麽?”陳石星道:“是一起的。不過我們都有獨宿的習慣,想住得舒服一些。”其實他用不著多加解釋,做老板的哪有不希望多做生意之理?老板立即說道:“行,行。恰巧有兩個客人退了房間,正好是相鄰的兩間上房。”又是一個“恰巧”,陳石星聽了,不覺暗暗好笑。

開了房間,陳石星道:“我們想早點吃晚飯。”老板道:“行行,我們有自備的廚房,兩位想吃點什麽?”

陳石星道:“給我蒸一尾竹魚,一尾蝦魚,再給我幾塊豆腐乳和一碟指天椒就行了。”

店主人聽他點菜點得這樣在行,說道:“陳相公,聽你的口音,你在桂林住過的吧?”

陳石星笑道:“我在桂林長大的,不過我們是外地搬來的客籍人,前幾年才離開此地的。”

店主人以為他是“宦遊”人家的子弟(即長輩在桂林做過官,後來調到別處的),此次偕友同遊舊地,對他不覺倍增恭敬,說道:“原來如此,怪不得你知道漓江的名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