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回龍虎鬥京華風雨滿中州(第4/11頁)

不料宗達陀喇嘛棒法竟也非常精湛,他以“蜉蝣戲水”身法,略一閃過,也同時展開了進手的招數。他這條藤蛇棒,共分磨、打、推、轉、圈、滑、劈、壓、纏、拿、鎖、扣十二字訣,忽棒,忽鞭,又可當鏈子槍用,變化倏忽,和雲中奇鬥在一起,竟是半斤八兩,各不相讓。

藤蛇棒鬥虬龍鞭,鞭迎棒去,疾似驚霆,虎鬥龍爭,鬥了幾十個回合還是不分勝負。兩人在擂台上跑馬燈似的你攻我守,我進你退,不知不覺從台中央直打近台邊。宗達陀心中暴躁,殺得性起,猛地虎吼一聲,“夜叉探海”,手起棒落,直取雲中奇的天靈蓋,他似乎忘了護身要訣,只顧進取,下盤大開,雲中奇大喜,略一閃身,一沉鞭頭,“烏龍掠地”,便向宗達陀雙足繞來。哪知宗達陀是存心硬拼,倏地雙足縱起,待雲中奇的鞭一挺時,他迅速著地,沉棒一圈,鞭與棒竟糾纏在一起。他脫身鞭影之外,用盡全力,用力一扯,那邊雲中奇也用力一拉,兩人都是內外功夫都幾近達爐火純青之境的人,這一用力,少說也在千斤以上,那刀劍所不能斷的虬龍鞭與藤蛇棒,竟都“逼蔔”一聲,斷了一截。驟失重心,雲中奇和宗達陀都同時跌下擂台,各自拿著半截鞭棒,怔怔的在喘氣。

一聲鐘鳴,這回是卓不凡出來宣布,兩方都不勝不敗,既同跌下擂台,就應算是平手。

這一回嶽君雄這邊的人,雖未得勝,卻是眉飛色舞,因為竟把雲中奇這一大勁敵,打下擂台,雖然自己的人也給他打下,總算吐了口烏氣。正得意間,忽見丁曉這邊,一個方面大耳的和尚,猛地已跳上擂台,他們一看之下,又不禁面面相覷,相顧失色。

原來這個方面大耳的和尚,是嵩山少林寺的高僧宏真和尚,當時少林、武當兩派,傳人最多,聲勢最大,尤以少林派,更分為四支:福建莆田、河南嵩山、南海少林、峨嵋少林。四派都代出名手,聲聞南北。其中嵩山少林寺,更被稱為“武林總匯”,據傳有七十二種絕技,每種絕技,都能獨步江湖。只談掌法,少林寺中便有鐵沙掌、黑沙掌、紅沙掌、金沙掌、金豹掌、鐵琵琶、鐵掃帚、般若掌、長拳等九種,南北各派暗器約有四十多種,少林寺中便占了二十多種。而這宏真,又是嵩山少林寺達摩院的高僧。嶽君雄這邊的人,震於少林寺的大名,又知道宏真的來歷,所以他一上台,已是先聲奪人。

嶽君雄正待請他倚靠的噶布爾大喇嘛出戰,忽見人叢中竄起一人,也不過來與他打招呼,便徑自縱上擂台去了,這人約摸有四十多歲,五短身材,滿嘴絡腮短須,相貌醜陋,可是身形步法,顯得很是利落。嶽君雄這邊的人竟沒一個認識他,大家都很納罕。

這人一上台,便拔出一對精鋼打造的“佛手拐”,亮了門戶,一聲冷笑道:“大師,別來無恙?”宏真定睛一看,這人相貌好熟,再一想,驀然憶起一人,也不禁愕然驚顧。

宏真今年六十歲,他並不是自幼出家,他做和尚還不到三十年。三十多年前,他是嵩山少林寺的俗家弟子,年紀輕輕已經學成技藝,離開師門在江湖闖萬,投到一家鏢局做事。當時武林中門戶紛歧,互相標榜,也互相非議。那鏢局裏原有一位武當派的武師,叫傅圖南,在鏢局中很有面子,宏真來了,他頗感不悅。有一天互相誇耀門戶,傅圖南道:“武當派和少林派,雖淵源極深,但武當已是取少林所長,舍少林所短,另創內家正宗門戶,比少林要強得多了。”宏真那時,初出江湖,少年氣盛,聽了大為不服,說:什麽“內家”“外家”,其實只是武當派造出來,騙外行人的。天下武術派別,雖各有特長,但都要練氣練力,每一派都有傑出人士,不能說這一派必定勝過那一派,更不能說“內家拳”就必能勝過“外家拳”。兩人互相譏貶,爭持不下,比起武來,宏真一個收不住手,用金豹掌把傅圖南打傷,傅圖南因受了內傷,不能再練武功,過了幾年,就郁郁而死了。宏真經過這件事後,十分後悔,他又因接觸到一些江湖義士,醒悟到保鏢只是為達官貴人賣命,殊為不值。因此他在悔恨之下,這才跑去出家,想在古刹青燈之旁,深深懺悔。

哪知傅圖南還有一個弟子,因師門恩重,矢志報仇。傅圖南死後,他曾來行刺過一次,可是不是宏真的對手。但宏真既傷其師,自不忍再傷害他。宏真倒是再三道歉,雖把他打敗,卻反求他原諒。但傅圖南的弟子卻是一個怪人,他一句話不說,既不道謝,也不諒解,就跑開了。這場冤仇,一直沒有化解。不料三十年後,宏真和尚在擂台上又碰到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