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2章 遷都之爭(下)(第3/3頁)

可是不怕死的人還是有的。就看著大學士解縉慢吞吞的走了出來,一頭磕在了地上:“陛下,都城者,國之重地,社稷黎民矚目之地,宗廟神器所在也。輕易遷之,國之根本動搖,於國不利啊……太祖皇帝定都應天,上順天心,下符民意,萬萬不可輕言遷都……元蒙女真,蘚疥爾,若為其而大動幹戈,平白的耗費了國力,動搖了根本罷了。”

有了解縉帶頭,立刻那些守舊的文官兒全部跳了出來,他們也不顧什麽君臣之道了,放開了聲音的在那裏抨擊說遷都的壞處。總之他們的中心論據無非就是定都應天乃是祖宗的家法,這是不能胡亂動搖的,否則把死了的太祖皇帝放在什麽位置?另外就是,遷都乃是大事,遷都一次,耗費多少錢糧,浪費多少民力,這是萬萬不可的事情。甚至有危言聳聽者說,一旦遷都,很可能就會滅國滅族啊。

朱棣耷拉著眼皮子,半天沒有吭聲。等到這二十幾個老臣說得差不多了,他才輕聲咳嗽了一下,問到:“如此,諸位卿家以為,如何才能震懾北方?”他的手指頭輕輕彈動著面前的條案,很想親自出手,把跪在下面的那些文官全部砍死。

解縉直著脖子說到:“容易爾,無非是駐軍而已,請陛下下旨,於北平府駐軍百萬,引大將領軍,北破元蒙,東拒女真,大事定也。”

呂風輕輕的聳聳肩膀,和小貓、僧道衍交換了一個眼色。小貓看解縉仿佛看白癡一樣。僧到的眼裏則是透出了濃濃的殺氣,陰郁的眼神可以把人凍成冰雕了,他手上的佛珠更是風車一樣的旋轉著,顯示他有多生氣。

朱棣溫和的笑了起來:“解卿家所言……於北平駐軍百萬,何人領軍?如百萬大軍放在北平,應天府由誰拱衛?百萬大軍在北方,若沒有雄城支持,一應糧草等物都從南方運送,需要多少錢糧?這些,諸位卿家莫非沒有盤算麽?”

武將們沒吭聲,誰敢吭聲?莫非他們敢說自己去領導這百萬大軍麽?朱棣非當場砍了他的腦袋不可。你領著百萬大軍在北平府駐紮,那是割據呢還是造反呢?他們也知道朱棣說得都是對的,如果不把北平建設成一座雄城的話,就憑那一座城,是無法養活數十萬大軍的。從江南抽調麽?那耗費的糧食和錢幣起碼是就地征集的十倍以上,那才真的會讓大明朝一夜破產的勾當。

但是,和這些文官,你沒有什麽好說的。他們就守定了一個道理,那就是都城是絕對不能遷徙的,太祖皇帝定下了應天府做都城,應天府就應該永遠是都城。如果你朱棣硬是要遷都的話,那好罷……解縉已經把帽子給脫下了,伸長了脖子叫嚷著:“臣一心為國計劃,若陛下不聽臣等逆耳忠言,請陛下砍之。”

‘騰騰騰騰’,解縉幹脆用膝蓋爬行,爬到了朱棣面前,把腦袋都伸到朱棣的腳邊了。

那些文官看到有人帶頭,‘嘩啦啦’的一聲,齊唰唰的把冠帶給摘了下來,伸長了脖子,仿佛一群老烏龜一樣拼命的往前爬,哭著喊著要朱棣砍他們腦袋呢。頓時朝堂上出現了一派奇景,武將們老老實實的站在那裏,口觀鼻,鼻觀心仿佛泥胎菩薩一樣。文官們,尤其那些七十多歲八十出頭的老臣,一個個把脖子伸出了老長老長的,在地上拼命的撲騰著。

呂風翻了翻白眼,乖乖的退回了班中。僧道衍冷哼了一聲,閉上了眼睛,一屁股坐在了特別給他安排的太師椅上不吭聲了。朱僖茫然的看著腳下的那些老臣,不知道如何是好。朱棣滿臉的殺氣,拳頭握得緊緊的,發出了‘噼裏啪啦’的響聲。

如果可能,朱棣真的想把這群老臣全部給殺了。殺了幹脆啊,省得他們礙手礙腳的。可是他不能殺,這群老家夥徒子徒孫滿天下,殺了他,大明朝的日常行政可就全垮了。尤其剛剛屠殺了這麽多的文武大臣,剩下的這些,也就是大明朝的朝廷裏僅剩的一些還能撐門面的角色了,殺不得了……如果朱棣不想弄幾個屠夫來上朝的話,這些老家夥是一個都不能動的。那些可以接替他們位置的人,已經被殺光了啊。

勉強的笑了笑,朱棣點點頭,低聲說到:“如此,此事再議罷……退朝。”他揮揮袖子,站起來轉身就走,都懶得等大臣們拜送了。

呂風的耳朵尖,神念稍微射出去,他可以隱隱約約的聽到朱棣在很遠很遠的深宮內咆哮:“他們不讓朕遷都,朕就先把生米煮成熟飯,到時候由不得他們……呂主管,叫呂風給朕看死這群文官兒,他們不讓朕快活,朕也不會讓他們快活。朕不能殺了他們,但是朕可以折騰他們!我是皇帝,我才是皇帝!”

呂風苦笑起來,他看著那些慢吞吞爬起來的文臣,不由得一陣的頭疼:“這群大爺,如何的折騰他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