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名士風流五石散 魏晉衣冠捫蚤談

說你身上有虱子,是誇你,不是罵你,你信嗎?

還真有人信,信的人當然不是阿Q,而是魏晉名流。魏晉時期是中國歷史上強漢與盛唐之間一個奇妙的過渡,魏晉士子好清談玄道,風流自賞恣誕狂放,史稱魏晉風度。

比如竹林七賢之一,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酒徒劉伶,擡棺縱酒醉生夢死,號稱在哪裏醉死了就地埋。他喝醉了經常一絲不掛據坐屋中,有人實在看不過去責問兩句,劉伶反唇相譏道:“天地為我廬,房屋為我褲,爾何入我褲中?”

天地是我居的穹廬,房屋是我穿的衣褲,你怎麽跑到我的褲子裏來了?有這麽說話的嗎,如果別人這麽說一定是個老流氓,可是劉伶不同,他是個有清名的文化人,可見文化流氓自古有之。

與劉伶縱酒裸形相映成趣的是王羲之東床袒腹。晉太尉郗鑒要在丞相王導的兒子中挑一名女婿,這也是古代貴族之間的政治婚姻。太尉的女兒是個有名的大美人,王家諸子聽說太尉來到家中的消息個個矜持,只有王羲之毫不在意,撩開衣服露出肚皮,坐於東床吃零食。結果郗太尉偏偏挑中了王羲之,以為佳婿,就不知道郗小姐樂不樂意了?

王羲之的灑脫比劉伶的狂放尚知收斂,畢竟劉伶露了全身而王羲之只露了肚皮。那麽前面所說的虱子又是怎麽回事?

魏晉時期的虱子很有名,最有名的就是前秦文武雙全的大臣王猛身上的虱子。據說王猛早年未發跡時,面見入關的大將軍桓溫,一邊從身上捉虱子一邊侃侃而談,旁若無人。這便是“捫虱而談”的典故,但當時曾捫虱而談的名士可不止王猛一個,考察史料,在魏晉名流中可以捉出來一大串。

除了魏晉名流,現代還有一位偉人也留下了類似的典故,那就是毛澤東先生。據美國記者斯諾回憶,他和毛澤東在延安窯洞中談話的時候,經常看見毛主席解開褲腰帶捉虱子,神情不變旁若無人。

後來有人附會這段傳說,說毛主席也有魏晉風度,而事實未必。抗戰時期延安的條件艱苦眾所周知,毛主席衣服上有虱子也不值得大驚小怪,等到開國之後偉大領袖身上就不可能再有虱子了,否則全國人民也不能答應。但是魏晉名流不一樣,上文所述捫虱而談的都是高官貴族,生活條件和艱苦二字根本扯不上邊,而且魏晉時期貴族的生活奢華是有名的。

有人又說了,這是當時士大夫之間的一種自然率真的風氣,魏晉風度嘛。這種說法聽上去貌似有點道理,但仔細考證起來很有問題。中國的傳統貴族和法國中世紀的貴族不一樣,沒有不洗澡用香水掩蓋體臭的習慣,是非常注重養生的。著名的養生著作《黃庭經》就成書於魏晉時期,說當時的名流不崇尚養生不重視衛生是說不過去的。話又說回來,有沒有風度與有沒有虱子有個毛關系?想要風度,有的是辦法。

那麽又是怎麽回事呢?誤會,全是誤會!虱子與風度無關,而與另一種東西息息相關,這種東西叫作五石散。

五石散是一種以五色石脂為藥餌,研磨成末制成的方劑,據說服用之後能長生不老,在魏晉時期十分流行。貴族名流中,你要是沒服用五石散都不好意思出門見人!究竟有沒有人服用五石散成就仙道?史書上無一例記載,但是當時的人們為什麽還要服用呢?因為五石散確實有效。

服用五石散之後全身發熱,卻不出大汗,因此冷天也穿單薄的衣服,大袖飄飄顯得十分瀟灑。另外還有一種藥效,就是長期服用後全身的皮膚會變的非常細膩,細皮嫩肉的很好看也很敏感。這下問題就來了,那就是衣服不能常洗,也要盡量不穿新衣。

越舊的綢緞越輕柔舒適,最適合長期服用五石散的人穿著。古代洗衣服用皂角漿洗,洗完之後的衣料很硬,感覺和硬紙板差不多,要穿一段時間才能重新變得柔軟,這樣穿在身上是很不舒服的,所以長期服用五石散的名流們只能盡量不洗衣服了,時間一長,衣服裏就有虱子。在魏晉時期,清談時著輕便的舊衣也成了一種時尚。

於是說名流身上有虱子,就是說他穿著柔軟的、不常洗的衣服,那是因為服用了五石散,而長期服用五石散,不僅時髦而且舉世推崇,所以說人身上有虱子是誇人而不是罵人。問題到這裏就搞明白了。

魏晉名流服用五石散,其實還有一種秘而不宣的功效,這正是當時名流對這種十分貴重的方劑趨之若鶩的最主要原因,至於五石散這種功效——曲教授在課堂上沒說。

上述的內容是北京中醫藥大學著名教授曲正波先生在課堂上講述的,聽到這段虱子的典故時,同學們都笑了,梅溪也忍不住笑了。這不是一堂古代文史課,而是一堂中醫課,但是曲教授講課很有意思,枯燥的中醫經典理論課被他講的妙趣橫生,經常穿插各類文史典故。曲教授有個著名的觀點:中醫不能僅僅當醫術來學,不懂中國每個時代傳統的文化內涵,也無法真正學好中醫。梅溪最愛聽曲老講課,一節都沒落下過。